“正确的管理只有一种”

来源 :新华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7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原理是共同不分国界。在全世界,错误的管理有千万种,但正确的管理只有一种,正如真理不会有两个
  
  1997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际,一位欧洲管理学者,通过对美国企业的研究,预测到了2007年爆发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他的预测比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号称经济预测大师的保罗•克鲁克曼整整早了7年多。由于他独到的研究视角,赢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尊敬,欧洲人称他为管理界的头号大师。
  近日,这位管理大师——弗蕾德蒙德•马利克在北京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美式管理是错误的”
  
  《新华商》:德国企业和其他国家有什么差异?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尤其在管理方面。
  马利克:我个人研究认为,美式的管理都是错误的,而欧式或德式管理现在看来有很大的优势。管理原理具有普适性,不管哪个行业,或者哪个企业,基本的原理大致上是相通的。虽然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会有一些差别,但管理原理是共同不分国界。在全世界,错误的管理有千万种,但正确的管理只有一种,正如真理不会有两个。
  可以说,现在有太多的生意和商业都在用错误的方式管理,很多管理者不是在寻求正确的管理,而是一味跟风。过去30年,很多人问我,什么是最新的、最流行和最时尚的管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反问他们,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管理呢?是流行的吗?所以,管理者要追求正确的管理,而不是什么时尚的管理。
  《新华商》: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管理呢?
  马利克:其实,不论是公司还是机构,能使之正常运行就是正确的管理。像人类一样,都有神经和大脑系统,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大脑构成都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的大脑开始运行时,大脑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比如,现在,你们的大脑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在运行,而我的大脑却在用德文的方式在思考。所以,整个管理的原理、框架和大脑的构成一样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机制和运行方式而已。比如,意大利和德国的机械制造企业非常相象,法国和意大利的时尚业也类似,不同的只是彼此做事的方式。
  《新华商》:您是如何定义管理?
  马利克:企业或机构制定的运行和操作机制,就是管理。这次金融危机倒闭或濒临崩溃的企业,它们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一套正确的运行机制。研究这些失败案例,也可以证实,这些公司违背了管理的基本法则和运行机制,从而导致失败的命运。
  管理者只要探索正确的管理方法足矣,而不是去学习什么中国式的管理,或者德国式的管理,或者意大利式的管理,正确的管理方式环球一致。因此,当你学到正确的管理后,你就可以服务全球任一家公司。管理者就像一个好的司机,如果你有很优秀的驾驶技术,除了能把自己的车开好外,也可以开好任何一辆车,并养家糊口。
  《新华商》: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马利克: 正确的管理包涵四个层面:第一层是正确的自我管理;第二层是正确的去管理你的老板;然后是管理你的同事;最后一层才是管理雇员。当然,有很多的书,或者说很多的学说,都讲管理其他人很重要。但我认为,管理雇员相对是最简单的。
  《新华商》:如何识别正确和错误的管理?
  马利克:正确和错误关键从四方面识别;任务、工具、原则和责任。任何一个公司,如果没有正确的目标、组织、管理和决策,这个公司无法健康良性运转。不同的企业目标不同,但原则上都要有目标。而且要明确任务是什么,用什么工具?也非常重要。只有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识别什么是正确管理,而什么又是错误的。
  比如会议是经常用到的管理工具。但是,组织什么会议才是成功的呢?组织会议怎样才能达到会议最终目标呢?这些都要在工具项中进行研究。一个会议可能是卓有成效的,也可能完全无效,或者效率不高,通过分析这些,得出什么是正确的,而什么又是错误的。
  
  “商业管理最简单”
  
  《新华商》:在管理中,什么最难做到的?
  马利克:管理中,自我管理和自律很重要。如果年轻人不懂得自律,不懂得自我管理,或者自我管理不好,他不可能长期成为任何一家公司的雇员。因此,根据自然法则和自然界规律就能寻求到正确的管理模式,比如汽车,质量有好坏之分,颜色成千上万。但是,所有汽车启动和运行的规律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一个原理制造的。电脑也一样,现在,全球品牌电脑几乎一模一样,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
  所以,不仅仅意味着商业管理,管理涉及到任何一个组织,商业管理应该是各种组织中最简单的。我们知道,管理医院要比管理企业难得多。然而,通过研究各种管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能找到使不同企业成功的要点。
  回溯历史,像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就是因为有很正确的、很好的管理,才能把这样的一个建筑建筑好并管理好。其实,不管医院,还是金字塔,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不要以为有了电脑,时代变了,管理就变了。在世界,管理和宇宙定律一样,正确的只有一个。
  
  “实践是管理本质”
  《新华商》:您认为,管理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或是其他?
  马利克:管理其实是一种实践,它即非科学,亦不是艺术,只是工具或者手段而已。有人说,管理需要天赋,当然,人有天赋很好,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管理其实就是让你如何面对天赋,怎样利用好天赋,把天赋最大最优化。
  我曾接触过很多天赋极高的管理者,但是,他们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功。相反,一部分管理者天赋并不高,或者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他们恰恰能够通过学习正确的管理来增加他的天赋,或者是通过自身努力,弥补了天赋不足。
  我始终认为,天赋并不是促使人们成功的要素,因为没有天赋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成功。事实上,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管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运作良性就是好管理”
  
  《新华商》: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对公司治理结构也产生重要影响。欧美国家实际上早就放弃了股东至上的逻辑,这是否是此次一些国际大企业倒闭的原因,比如通用等企业的工会力量太强大,而目前中国国企改革的方向亦是扬弃股东至上的逻辑。那么,我想知道的是,公司治理结构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马利克:关注股东利益意味着马上就要让股东变得富裕。如果这样的话,公司的目标设置是短线的。要尽快盈利,就不能投资实业,只能投资金融。
  创新需要时间和投资,周期很长。要短期赢利,就只能进行金融投资,并降低培训、创新和一切可能的成本。这样,股东帐面上很快就能盈利。但是,公司如果照这样运作,时间越长,这个公司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也许几年之后,就会走向倒闭。
  当然,治理模式也不同,会影响管理方式。比如说,股东是企业的创办人,同时也是管理者,那他希望长期永续经营,并把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样,他就会在盈利的前提下,长期考虑。因此,他所获得的利润,就会继续投资于企业,而不会购买豪华跑车,或其他奢侈享受,他会把每一分钱投回公司,以便让企业良性运作,长期生存。
  还有一种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股东,而是资金管理者,他们热盅于短线投资,不会把股票或者股份,保留一辈子。这样的股东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他们偏向于进行更多的贷款。但是,贷款的额度越高,需要付给银行的费用和利息也越庞大,公司面临的风险也更大。而CEO,他也不打算在自己位置待很久,更不会积极工作,只会消极观望。因此,在生产力和创新力上,不可能有大突破。
  《新华商》:那么,您如何看待通用的破产呢?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把关注点放在那里?
  马利克:通用模式其实并不存在于其他汽车企业。像工会这类机构,也是股票持有者,他跟真正的股东,区别有很大。公司良好运作的逻辑,应以公司为中心,就是要公司能健康良性长久的运行。那么,公司如果要想健康良性长久的运行,就要仰仗于他的客户。因此,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才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公司。有了这样一个健康良性运转的公司,他就可以为所有的股东和股票持有人服务。
  实际上,真正优秀管理者,他们关注公司如何健康良性运作。他们如何能够把这个公司管理得健康良性运转,这是好的管理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商学院不久会消失”
  
  《新华商》:您如何看待现在的管理学家,或者是管理者、管理实践者?
  马利克:就像看病一样,医生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到患者身上。在管理学方面,我们现在有很多管理学大师,实际上脱离实践,有很多东西是他们通过研究证实出来的,可是在实践中行不通。
  这次经济危机也验证了,很多商学院的学者、教授们在商学院传授的管理方式都是错误的。管理学就像医学、物理学等所有学科一样,只有付诸实践以后,才能验证其可行性和正确性。现在,大量管理学者研究时,不通过实践去验证。比如,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70%的高管人员,都是哈佛这样的商学院毕业或受训,但是,这次经济危机证实这样的管理方式通通是错误的。
  《新华商》:我们看到,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中国的企业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安然无虞,而中国企业以前崇拜的那些 “老师”,即西方大企业纷纷倒下了。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您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式的管理的?
   马利克:中国有很好和很优秀的管理者,否则,他们管理的企业也不可能生存。无论上市公司,国企还是私企,如果国家继续注资的背景下,可能这些企业会继续正常运转。
  实际上,现在运转得非常好的国企,他们可能都请了一些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来帮他们做架构,可是,他们并没有完全遵照咨询公司提供的模式,而只是参考罢了。管理中无所谓先进或落后管理,只有正确或错误的管理。
   过去10年,我也遇到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层,他们也都曾经接受过美国商学院的教育。他们向我反馈,从美国商学院学习到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到美国商学院学习的话,你就更加了解美国公司的运作和商业思维模式。这样的话,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就知道什么样的模式会更适合自己,而且,和美国企业竞争,你胜算很大,因为,你很了解它。
  正如10年前,我曾经预测到这次经济危机一样,我现在预测,所谓现在这样的商学院,存在时间不会太长。
其他文献
“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刚发生不久,哪有那么容易回暖?如果这么容易回暖,这个危机就白来了。”  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对此启动了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引起中外高度关注,这4万亿投资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中国经济怎样才能尽快走出危机阴影?如何看待目前露出回暖迹象的中国房地产业?针对这些近期热点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    4万亿投
期刊
预计未来三年即2009-2011年,中国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  从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开始,中国铁路加快了建设步伐,铁路投资进入加速阶段。200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计划完成,超过4000亿。今年年初,铁道部召开的铁路发展计划工作会议透露,2009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7007亿元。借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之东风,铁路建设迎来更大的发
期刊
成渝椭圆经济区在全国的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可以扮演“六大基地”和“一个示范区”的重要角色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重要结合部,是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历史最悠久、产业优势最明显、科技实力最雄厚、资源优势最突出、基础设施最完善、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区域。成渝经济区也是西部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西部大开发规划的重点开发区,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辐射源、
期刊
各种“瘾”的治疗,也只有从这种心理动力的根源下手,才有可能彻底根除    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人们依然在不停地追求,喧嚣与寂寞,迷乱与沉醉……一切似乎都昭示着冷漠与躁动,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成瘾”当中,来躲避内心的不安。社会学家称这种现象之为“社会生态危机”。  吸毒、抽烟、酗酒、沉迷网络都是各种“成瘾”的具体表现。无论是毒品、烟、酒还是网络,都具有使人上瘾、产生依赖性的一种
期刊
面对历史转折阶段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客观地把握后危机时代中国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现实需求和基本走势,加快推进以走向消费大国为主线的战略性转型与改革的进程    进入本世纪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并带来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升级。在发展阶段变化和国际
期刊
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应该是一个加上政策向上适当托举力量的“前高后稳”的基本态势    时间的脚步刚刚迈进2010年,北京就迎来了5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经济却在悄然回暖。  200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促内需、调结构”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2010年
期刊
吴秋明,笔名:吴磊,字:一山。1963年出生于福建福州的沿海之滨.自幼酷爱美术,受教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罗会刚老师。2007到200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受教于著名画家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教授张恳老师,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冯法祀、戴泽、赵友萍、卫祖荫、邵晶坤等老师的指导。现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会员.福州市青芝诗书画影研究会理事、南昌书画院副院长兼秘
期刊
人间的是非烦恼很多,追根究底,大都是因为眼、耳、鼻、舌、身、心这“六根”不当地向外追逐“六尘”招来的    佛经讲“烦恼即菩提”,又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有了烦恼,才会寻求解脱之道,才会增长智慧,所以不要害怕烦恼起,重要的是要找出烦恼生起的原因。     烦恼起于执着  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着、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
期刊
雷曼破产、美国政府注资AIG等“惨案”不断爆发,85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也难挡道指跌跌不休之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  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数据都出现了下滑走势。10月8日,全球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史以来首次联合行动降低利率,11月初,全球再度联手降息,其目的就是阻止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但IMF预测,金融和经济的状况还会进一步恶化。多数经济学家
期刊
威胁市场和资金    《新华商》: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张政军:从目前看,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有:1,股市、房市、商品市场不断下跌,一方面表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淡,而且本身也通过财富效应,降低了民众的支出能力和消费意愿;2,很多金融企业倒闭或陷入危机,不仅本身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而且危机也逐渐波及到相关领域的企业,有的企业陷入危机、难以为继,有的企业发展前进不明,从而导致更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