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语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文学性”的探究由来已久。虽然对什么是“文学性”,学者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有一点却获得了公认,那就是“文学性”并非是小说和散文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专利”,非文学作品同样具有“文学性”。基于这样的前提,郭欢欢的论文《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的纪实性和文学性》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品,《切爾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是如何实现纪实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统一,这是研究者无法回避的话题,论文《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的纪实性和文学性》对此作了富有成效的探讨,虽只是一家之言,尚不能成为“定论”,但对于深入研究“文学性”的内涵以及探究非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却有其自身的价值。
  论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将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的叙述形式与社会语境相结合,探讨作家和作品所传达的女性意识,视角较为独特,既分析了其女性意识的进步意义,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给人启发。
  (胡国威,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彭城集》为宋人刘攽的别集,《四库全书总目·彭城集》条目简要介绍了刘攽的生平事迹及他人评价,今对该条目进行笺证,可对提要内容进行佐证与辨误。经笺证可知,条目中所引沈作喆《寓简》一句有脱文;“苏轼草制”一句所引原文《刘攽中书舍人》作者应为苏辙;而提要中“其没也,曾巩祭文有曰”所引原文《代祭刘贡甫文》,作者绝非曾巩,据《宋文鉴》记载此文作者同时涉及曾肇和张耒,又确可见于二人文集中,确切作者尚
摘 要:《受活》是阎连科又一超现实主义的杰作,他用超凡奇诡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匪夷所思、荒诞离奇的故事,在结构形式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在语言上运用鲜活生动的当地方言,使得小说文本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并且开创了文学写作的新气象。  关键词:《受活》 结构 语言  《受活》是阎连科一次非凡的狂想式写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狂想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作者运用非凡的、丰富的想象力,将真实与虚构、当下与历史
摘 要: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常常投射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情节,有着相似的欲望内驱力的本源,常常在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世界中展现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本身。无论是王尔德那部以《圣经》取材的歌剧《莎乐美》,还是中国现代“新感觉派”的翘楚施蛰存先生的《石秀》都以一种唯美主义的外衣成功窥探到了人物最本质的内心:冲动和可怕的覆灭性本质。  关键词:石秀 莎乐美 精神分析  一、唯美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新感觉派  20世纪
摘要:宿命论作为一种消极悲观的生命观古已有之,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屡见不鲜。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侯忠全与苏童《妻妾成群》中的颂莲都是被宿命论左右的人物,这导致了他们悲剧性的命运与结局。这是对命运无力抗争的压迫与顺从,也是对自我认知的迷途与悲凉,更是面对命运前路的被动与浑浊。但是二者又有深刻的区别和差异,一者是被动的“他者”式强定宿命论,缺乏主动性与抗争意识;一者是“我者”悲观的玄想宿命论
摘要:俗缘也就是说俗世之中的缘分。《红楼梦》最后一回中贾雨村询问甄士隐贾宝玉的下落时,甄士隐告知他贾宝玉俗缘已毕,已经回归本处了。所谓的俗缘已毕也就是说蒋玉菡与花袭人已经成婚了。本文就贾宝玉的俗世之缘来论述蒋玉菡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俗缘 《红楼梦》 贾宝玉 蒋玉菡  蒋玉菡是《红楼梦》中着墨不多却至关重要的角色。《红楼梦》中以玉为名的人物大多与贾宝玉有所关联。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种的仙缘,林黛
推 介 语  为了让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绍兴文理学院在今天剧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阳明剧社(阳明文化研究社),并以此为平台带动了全校大学生开展王阳明研究与阳明文化传播实践。本期栏目,我们重点推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同学在开展王阳明诗歌研究、王阳明传记研究和王阳明题材小说研究的论文四篇。  (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摘 要: 王阳明诗歌对“心即理”的阐述可分
摘要: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的斯蒂芬·金,其文学作品因被屡次改编为当代经典恐怖片而为观众所熟知。别于它作,最新上映的同名电影《杰罗德游戏》利用太阳原型意象衍生出日食这一隐喻,浓墨重彩地宣扬了女性生命情感意识。斯蒂芬·金将男“阳”女“阴”暗含的男尊女卑这一传统隐喻进行了大胆反置,重构为男“阴”女“阳”,一定程度上不仅颠覆了男权话语下男“阳”女“阴”诸类约定俗成的传统形塑与常规意指,同时也
摘 要:《长歌》于1949年1月创刊于成都,共八期,至今未有人研究。其时间的特殊性,即在抗战结束之后,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虽然大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作为西南的成都却还在等待解放之中,因此许多报刊必将受其影响,而《长歌》却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念,做自己的文学观点。本文拟将《长歌》杂志作一个整体系统的分析,将研究对象置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将用从大到小的方法进行研究,探寻《长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
摘 要:“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手法,历来广受诗歌评论者的关注,严羽《沧浪诗话》首次将其与“趣”结合,提出“兴趣”的理论,并以此来论盛唐诗歌。盛唐诗“吟咏情性”的内容、“无迹可求”的技巧,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是对严羽“兴趣”说最好的体现。  关键词:兴趣说 盛唐诗 《沧浪诗话》 严羽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而盛唐诗,更是顶峰上的顶峰。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
总有一种情怀,让你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情绪,让你心底掀起波澜;总有一种触动,让你生出慨叹和感悟……这种情怀、情绪、触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动”。是啊,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感动我们的人与事,品读这三篇美文,你或许也会回忆起成长中的那些感人往事。     一件小事  铁凝   十五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做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