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个关键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键词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探析 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 关键词
  
  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几个年头,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对几个关键词的解读。笔者结合自我教学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键词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1.对话
  笔者赞成课堂对话。只是课堂教学中,要对话得流畅愉快,是有条件的。这里估且悬置教师的条件,单说学生。首先,学生要思维敏捷,大胆言说;其次,课堂上学生能静心倾听,也就是说课堂要有一定的安静度。这两点对学生来说,要求并不是太低;但要对话,也确实必要。尤其是,课堂不安静,几乎不可能有对话存在的空间——要么是众声嘈杂,要么是一片沉寂。嘈杂和沉寂,都不可能有课堂对话。尤其是嘈杂的课堂,连教师唱独角戏也是难的。于是,这里说的对话,就是在学生不嘈杂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学生不嘈杂的条件下,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有一点可能,就尽量用对话的方式教学。也即是说,只要课堂纪律不是很难维护(控制)的情况下,就宜采用对话方式教学。只是,对于课堂对话,一开始不要想得到苏格拉底式的深入的状态,可以这样来要求学生:
  (1)大方发言:先让每个学生能体态大方(不弯腰屈背)地作结论性的发言。
  (2)大声发言:在体态大方的前提下大声地作结论性发言。
  (3)完整发言:在前两个基础之上,作完整的分析式发言——既说结论,也说出理由。
  (4)思辨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即时回答教师的提问、追问或反问,以求对话继续深入地延长下去。
  以上四种学生的发言,层次是由低到高。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一步步地慢慢提升学生。只是,不论是到了何种层次,对话过程中,强调学生养成倾听和作笔记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有倾听的习惯,课堂才能正真安静,教与学也才会有深度。作笔记,不仅可以记下有用的信息,而且也有利于倾听习惯的养成。
  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一对一的——尤其是深入地对话——教师不可能与七嘴八舌“乌合之众”对话。要鼓励学生面向全班大众,与教师“单挑”,而不是在背后发光(发声)。
  为了对话的平等性,可以采取接力的方式,这样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只是,在接力的基础上,可以鼓励自由、主动地举手发言,鼓励积极表现自我。只是这两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积极表现的人太多,反而要注意照顾大多数(接力式发言),如果积极表现的人太少,就要在接力发言的基础上主动鼓动,以便让主动发言的人不断地生长出来。
  2.解读
  语文课程中的主要“动作”应当是解读,语文课程中的主要“行为”应当是解读,语文课程中的主要“事情”还是解读。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只有解读,方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锻炼;只有解读,语文教师才会有“思维的乐趣”。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热爱智慧,最少可以给学生做一点解读的表率作用。于是,这里的语文课程观,可能就倾向于语文课程的“解读中心论”。
  在笔者看来——当然仍然不是完全的真理——解读,除了写作课程,可以在语文课程中畅行无阻。因为,除了写作课程,师生面对的总是文本。有文本就有解读。
  接下来的问题是,语文教师你如何去摸索解读之法?如何给学生做解读演练?好在,笔者在这两方面已有初步的探索。笔者把所有的教学文本分为两类,一类为抒情文本,一类为思想文体。诗歌、小说、抒情散文都归为前者,而议论性、思辨性、思想性文本都归为后者。与这两种文本相对应的解读之法,就是剥笋法和抽筋法。
  剥笋法,即把一个抒情性文本按着“事、象、情、意、言、技”等层面,一层层地解除。事,即事情;象,即意象(或图景);情,即情感;意,即象征义,或深层意;言,即有着浓重修辞效果的言语(包括炼字);技,即文本的表达技巧。
  譬如《荷塘月色》:
  事:叙述了“我”在月光下走过荷塘的一次夜游的事情。(当然,这不是唯一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言语表述类似的意思)
  象:月光、荷塘(荷花、荷叶、流水等)形成了幽静、优美的现实氛围;妖童、媛女、船舟、(嫩)叶、(初)花、秋塘、莲花、莲子、清水等,组成了青春、蓬勃的想象画面。
  情:对清静、自由、青春的向往。
  意:身处现实的烦闷(心里颇不宁静),对青春(或爱情)的想念。荷塘月色,是自由优美之境与青春活力(爱情)的象征。
  言:本文最精彩的言语在于比喻句,可以对比喻句(含通感)进行还原:
  (言)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
  (意)叶子长得很高。
  如有必要,可以让学生体会两句话的不同表达效果。
  技:本文最精彩的表达技巧可能是比喻、象征,也有虚实相衬——即现实景物和想象景物的描写。
  至于抽筋术,主要是针对议论性文本。议论性文本的思路,总是离不开对一个话题进行如下一些追问: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也就是说,一个议论性的文本,其实就是这么四根筋,多数情况下还只有三个筋,未必四根齐全。
  抽筋术也可以说是对文章的进行“问题还原”,如《拿来主义》,我们可以还原为“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拿来的意义”等问题。知道了一篇文章回答了哪些问题,一般来说也算是理解了文章。
  3.生长
  语文课程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生长”。如果说,解读应对阅读,那么生长应对的就是写作了。
  语文课程的生长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句子的生长,一个维度是篇章的生长。
  句子的生长,即是把干瘦的、短小的、发育不良的、没有文采的、流水账式的、实用的句子,转换成长长的、发育良好的、漂亮的、有文采的、文学的、诗化的句子。说白了,就是学会用比喻手法,学会把没有动感的句子写得有动感,学会把没有多少感觉的句子写得多有感觉——即把单一感官感觉的句子,写成多感官感觉的句子。譬如:
  (1)月光照在叶子和花上。
  本句是一个视觉(月光,对于我们多数时候只有视觉经验)感官句。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本句把月光比作“水”的时候,就可能打开了我们的视觉(透明)、触觉(凉)、听觉(水声——这里尽管是“静静地”,但不妨碍我们的听)。
  句子的生长练习,就是与我们习惯性的“语言平庸症”作斗争。这种练习,可以作为学生的日常练习。这样的作业,是学习语文最正当做的作业(可以每天操练一句)。
  关于篇章的生长,就涉及到作文写作的问题。作文的写作,虽然世面的理论多多,但都不可能说已穷尽了作文的奥秘。如何生长既有思维深度,又有文采的文章,这还是一个有待研究或实践的问题。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破除一切,为“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键词解读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语文建设.2003,(4).
  [3]李良品.略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3).
其他文献
《西北园艺·果树》是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国家“农家书屋工程”重点推荐期刊。扎根苹果、梨、葡萄、猕猴桃、冬枣等水果最佳优生区和果树设施栽培基地,深入追踪果业品种更新、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文化基础课教学,文化课教学采取的是普通中学的学科教学理论,大部分语文教学忽视听说能力、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
本试验首次以4-硝基喹啉-1-氧化物作为诱变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其对小麦的损伤效应。试验结果表明,4-硝基喹啉-1-氧化物不仅对小麦M1发芽率、出苗率、苗高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能诱发M1根尖细胞
该文研究了不同软化点聚碳硅烷(以下简称PCS)的热解特性、不同溶剂的PCS溶液的流动性、裂解产物微结构及其对C/SiC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S的分子量越大,SiC产率越高;使用含不饱和取代
该文通过在聚碳硅烷中掺杂金属氧化物,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一种介电陶瓷。研究了掺杂剂含量、制备温度对陶瓷材料电阻率、微波频段介电常数的影响规律、机理。
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营造乐学氛围,让语文课生机盎然,成为学生的乐园。在这片乐园中,语文教师应是快乐的使者,尤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更应在他们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学生的智能发展、人格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伴随他一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尤为重要,可采用以下策略: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
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含水量和发芽率是当前生产上检验种子品质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种子分级的重要依据。但仅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种子的质量是不够全面的,它不能反映出种子迅速
研究了聚碳硅烷(PCS)在热压烧结SiC陶瓷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PCS与烧结助剂等形成有助于烧结的晶界液相。同时,由PCS裂解的纳米SiC能与AlN形成均匀固溶体,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