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环节,课堂讲授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这既是提升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与体验。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间形成亲切的、和谐的氛围,不仅可以给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师生间产生共鸣。如在教学Unit4“I want to be an actor”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把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歌星和影视明星用图片呈现出来,因为学生对这些明星都较感兴趣,知道的也较多,因而都能讲出他们相关的一些内容。老师让学生讲有关他们的情况时,相当多的同学会畅所欲言。这样,通过教师主观上积极的努力,和谐的学习氛围便营造了出来,学生便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著名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激励的话语,如:“Well done”,“Excellent”,“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We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Keep up your courage,please”,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并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对学生有较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三、合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设计作为前提,只有有效的教学课堂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三维”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读课标,研究教材,明确目标要求
《课标》是纲领性的教学文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领会《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课标》为指导,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应由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向为真实的学习语言的活动转变,由重语法结构的讲授向重语篇语境的语言交际转变,由只重视知识传授向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转变。
2,研究教案编写,优化板书设计,合理利用媒体
编写教案如同战前调兵遣将,板书设计如同战时下达的命令。“调遣”要在预见的前提下进行周密部署,全面考虑,系统分析;“下令”要简洁明了,科学合理。好的板书设计能使人通晓全文,了解全貌,控制全局。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能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研究学生实际,掌握真实情况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研究学生要做到: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学”的基础,明确“学”的差异,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研究学生的学法,处理好“学与习”、“学与问”、“学与用”的关系。
4,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法。根据教学要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紧张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满怀信心,富有兴趣,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科学、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有效的评价手段的支持。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
1,课堂评价语言
合理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评价语言存在着“单一”“不准确”等问题,许多教师一节课就只用“good'’一词评价各个学生。为了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选用准确的评价语言,同时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有效性。
2,课堂评价标准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能举手发言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注重发展性评价。
3,评价内容
除了英语学习上的良好表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正确的文化观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提高课堂语言教学的思想性。
学生取得任何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公开予以认可和表扬。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反馈信息,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加强新课程理念、课标和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以课标的要求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与体验。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间形成亲切的、和谐的氛围,不仅可以给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师生间产生共鸣。如在教学Unit4“I want to be an actor”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把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歌星和影视明星用图片呈现出来,因为学生对这些明星都较感兴趣,知道的也较多,因而都能讲出他们相关的一些内容。老师让学生讲有关他们的情况时,相当多的同学会畅所欲言。这样,通过教师主观上积极的努力,和谐的学习氛围便营造了出来,学生便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著名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激励的话语,如:“Well done”,“Excellent”,“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We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Keep up your courage,please”,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并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对学生有较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三、合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设计作为前提,只有有效的教学课堂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三维”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读课标,研究教材,明确目标要求
《课标》是纲领性的教学文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领会《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课标》为指导,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应由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向为真实的学习语言的活动转变,由重语法结构的讲授向重语篇语境的语言交际转变,由只重视知识传授向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转变。
2,研究教案编写,优化板书设计,合理利用媒体
编写教案如同战前调兵遣将,板书设计如同战时下达的命令。“调遣”要在预见的前提下进行周密部署,全面考虑,系统分析;“下令”要简洁明了,科学合理。好的板书设计能使人通晓全文,了解全貌,控制全局。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能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研究学生实际,掌握真实情况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研究学生要做到: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学”的基础,明确“学”的差异,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研究学生的学法,处理好“学与习”、“学与问”、“学与用”的关系。
4,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法。根据教学要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紧张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满怀信心,富有兴趣,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科学、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有效的评价手段的支持。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
1,课堂评价语言
合理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评价语言存在着“单一”“不准确”等问题,许多教师一节课就只用“good'’一词评价各个学生。为了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选用准确的评价语言,同时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有效性。
2,课堂评价标准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能举手发言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注重发展性评价。
3,评价内容
除了英语学习上的良好表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正确的文化观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提高课堂语言教学的思想性。
学生取得任何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公开予以认可和表扬。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反馈信息,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加强新课程理念、课标和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以课标的要求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