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改变,多重收获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就蘇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4页的“认识百分数”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研究,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教材,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加工教材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教材,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笔者就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4页的“认识百分数”第一课时的内容,谈一谈我在使用教材时的做法与体会。
  一、教学片段
  师:学校篮球队员在操场上进行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做了一个统计,请看屏幕(出示表1),回答老师两个问题:①表中的数据各表示什么?②谁投篮的水平更高些,为什么?
  生1:表中数据表示投中的次数,我认为小军投篮水平高一些。
  生2:我不同意,虽然小军投中的次数多,但是只有这个条件不能证明他水平高。
  生3:我同意生2的观点。
  师:就是说这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还要看他们的投篮次数(出示表2),也就是求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投中的比率。那么,这三名队员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呢?你能一眼看出来吗?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4:不能一眼看出来,可以通分,把分母化成一百。
  师:出示表3。64/100表示小明投中的次数是投篮次数的64%,那65/100呢?
  生5:表示小华投中的次数是投篮次数的65%。
  生6:表示小军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60%。
  师:这三个分数都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再次教学
  师:了解了篮球队,咱们再到科学实验室去看看吧。学校科技小组做黄豆种子发芽的实验,7天后种子的发芽情况如表4。
  师:几号种子发芽情况要好一些呢?自己算算看。
  师:行间巡视。
  汇报
  生1:我认为应该看一看发芽种子数是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1号种子占95/100,2号种子占92/100,3号种子占94/100,经过比较,1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师:这三个分数都表示发芽种子数是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呢?有没有共同之处呢?自己先想一想,再小组讨论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为了便于比较、分析,都算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叫百分数。
  二、反思
  (一)将教材的情境图逐步呈现
  教师介绍学校篮球队员在操场上进行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做了一个统计,此时出示表1,教师问从表格中你能判断出谁的投篮水平高一些,引起学生讨论,学生从意见不一到一致认为缺少条件。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投篮总次数”这列拉出来。教师抓住时机提问知道了他们的投篮次数,能很快比较出谁的投篮水平高一些,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学生认为他们投中的次数不一样,投篮总次数也不一样,还是不能判断出投篮水平的高低,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求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叫投中的比率。让学生求出三个分数,然而求出的三个分数分母均不相同,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谁投篮水平高吗,有什么方法计算。学生自动生成通分,得出三个分母为100的分数。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说说三个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三个分数都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教学层层递进,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考。
  (二)增加例题,丰富感知经验
  教师出示第二张表格,学校科技小组做黄豆种子发芽的实验。7天后根据种子发芽的情况,教师问这里几号种子发芽情况要好一些呢,让学生自己算算看。然后学生汇报,又得到三个分数,并说说三个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同样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三个分数都表示发芽种子数是实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通过分屏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问题,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聚光灯功能突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和发芽种子数是实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为了便于比较、分析,都算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种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就叫百分数。然后板书,点题。需要说明的是教材原来用了一个例子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里选用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加工教材是手段,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如何通过加工与重组教材,以更好地实现相应内容的教学目标,并超越其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得到有效保障,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逐步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创新策略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当中不可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中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生产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突破教材的思想体系,坚持“学以致用”的重要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策
期刊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但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不够到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高校思政優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科目中,语文是小学生平常生活中应用频率最高的科目。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主要的构成内容之一。刚接触语文知识的小学生,要增强自身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做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如何更好地
期刊
摘 要:名著是几千年人类历史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精品,是世界的宝贵财富。通过名著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化知识,提高相应的语文素养,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卷上“名著字样”的连续翻新,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一、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对于名著的阅读与认识,我们的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敷衍,随意胡乱地翻阅,缺乏阅读整本书的整
期刊
摘 要:小班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小班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分析小班幼儿的认知规律,结合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中以良好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让他们打开心扉,大胆开口表达,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口语表格;培养  小班幼儿一般是指3~4岁的儿童,他们正处于从婴儿期向幼儿期过渡的阶段,还带有婴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更看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小学体育在强化学生身心素质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教学不能比的。随着教学地位的不断提升,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教师需加强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技能,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教学对策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意义
期刊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习与生活活动被人为地用具体到分钟的时间点割裂开来,并且在教育观念中学习活动成了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和评价的需要“备课”的重要环节,而生活活动,即晨间入园、进餐、饮水、睡眠、如厕、盥洗、离园等环节,则成为“常规”和“过渡环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生活”一词频繁地出现了80余次,不难发现,生活活动在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栏目——副版繪本故事。绘本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题,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真善美的熏陶。教材中副版绘本的融入,降低了低年级段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非常适合儿童。副版绘本不仅展示了学习话题发生的情景,也呈现了德育主题的人文内涵。笔者将从创设情景、看图说故事、模仿演绎、与生活对接四个方面,就课堂中副版绘本的有效利用进行了尝试教学,让绘本阅读浸
期刊
摘 要:在地理核心素养下,合理的课堂提问对保证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提问方式,不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关于对学生的诱导,他认为教师在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