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人性化课堂,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融入人性化教育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有利于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性化理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62
当前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展示历史知识。同时,还要积极融入人性化课堂理念,这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性化教育理念应注意的问题
人性化教育理念中要求“以学生为本”,即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围绕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创设更加灵活、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融入个性化教育理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定位师生的角色
人性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即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求知欲望以及学习体验等,而不是在评价课堂成效时只将掌握与学习知识当作重点。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构建新的知识,使知识成为具有个性色彩的生成物;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积累知识经验,之后将其当作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让学生盲目背诵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新的历史脉络,使其在学习中深刻体会事件的发展规律。
(二)将鲜活定位为课堂主要基调
一方面,人性化课堂应该是鲜活的课堂,这也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生命是活泼自由的,不可以在教学中将课堂传授知识的职能定位为严肃的课堂[1]。同时,课堂应该是自由的、舒适的,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与能力。另一方面,课堂内容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即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都是不断变化的,以便起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让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主动接纳与理解历史知识,并且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将情态因素纳入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串联之外,还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形成意志、情感以及心理认知基础等情态因素。只有知识而没有情态因素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不利于学生培养出新知识与新技能。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需要教师将情态因素纳入课堂教学,让师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碰撞,最大程度地发挥情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以及人性化课堂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与意志品质。
(四)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需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科学、细致地了解学生[2]。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研究教材知识,并不注重研究学生,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知识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将研究学生与研究知识有效结合,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特点等基础上给学生讲解与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课堂主体的作用,从而突破时间限制,形成个性化学习体验,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二、人性化教育理念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历史教材特点的要求
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之外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历史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它还是学生了解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读本,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要主动学习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逐渐积累自身经验,以历史为鉴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用人性化教学理念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加以应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知识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人类是社会唯一的主体,学生只有切实发挥课堂主体性,才能更好地融入环境之中,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是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性化教育理念还是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之后,为了培养更多现代化的人才,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开展教学活动,使传统沉闷的课堂气氛得到改善,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以史为镜,从而形成正确的人格和价值观念。
三、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的融入策略
(一)创设人性化问题情境,激活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性化理念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景,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3]。人性化理念的融入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给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教材篇幅受限,教材上提到的历史事件相对简单,并不利于学生把握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结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事件背景。同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书籍或网络了解更多细节,之后开展课堂讨论,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课堂容量,强化学生了解历史
高中历史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涵盖了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事件,但是教材篇幅有限,因此在选择历史事件时必然要进行取舍,且教材上讲解的知识等基本上都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其他相对不重要的内容就可能一笔带过。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若只是围绕教材内容教学而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学生在学习中就很有可能存在认知不清以及理解错误的问题[4]。学生很难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也不了解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面临很多难题,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然而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背景下,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深入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点,探索与教材中知识点有关的事件,之后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到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的知识等。在拓展教学内容与增加课堂容量的基础上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这就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从多角度客观看待历史,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拓展教学资源
从历史教材分析,教材中应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辅助学生理解知识,以期给学生展示更加全面立体的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部分直观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重点给学生讲解文字资料,并不注意图片与影像资料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5]。在学生眼中,大部分历史知识都是比较乏味枯燥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时间跨度较长以及内容较广的历史事件,学生很难做到有效记忆。有了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科学整合这些资源,并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教师应积极融入人性化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同时充分考虑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保证其能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通过播放视频资源或模拟历史场景,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學习中体会历史学科的魅力,从而主动参与到历史探究中[6]。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需要以历史人物为出发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历史场景,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并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采用客观的态度以及全面的评价,如此学生就能获得良好的历史学习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并转变与调整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深层次地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小龙.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的融入途径[J].中外交流,2019(6):310.
[2]桑改梅.摭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性化理念的融入[J].甘肃教育,2019(15):88.
[3]王茜.浅谈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构建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17(10):20.
[4]初伟伟.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的构建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9(10):73.
[5]刘堂红.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之人性化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1):136.
[6]熊丽杰.高中历史课堂高效化和人性化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8(8):96.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性化理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62
当前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展示历史知识。同时,还要积极融入人性化课堂理念,这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性化教育理念应注意的问题
人性化教育理念中要求“以学生为本”,即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围绕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创设更加灵活、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融入个性化教育理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定位师生的角色
人性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即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求知欲望以及学习体验等,而不是在评价课堂成效时只将掌握与学习知识当作重点。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构建新的知识,使知识成为具有个性色彩的生成物;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积累知识经验,之后将其当作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让学生盲目背诵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新的历史脉络,使其在学习中深刻体会事件的发展规律。
(二)将鲜活定位为课堂主要基调
一方面,人性化课堂应该是鲜活的课堂,这也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生命是活泼自由的,不可以在教学中将课堂传授知识的职能定位为严肃的课堂[1]。同时,课堂应该是自由的、舒适的,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与能力。另一方面,课堂内容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即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都是不断变化的,以便起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让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主动接纳与理解历史知识,并且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将情态因素纳入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串联之外,还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形成意志、情感以及心理认知基础等情态因素。只有知识而没有情态因素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不利于学生培养出新知识与新技能。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需要教师将情态因素纳入课堂教学,让师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碰撞,最大程度地发挥情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以及人性化课堂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与意志品质。
(四)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需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科学、细致地了解学生[2]。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研究教材知识,并不注重研究学生,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知识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将研究学生与研究知识有效结合,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特点等基础上给学生讲解与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课堂主体的作用,从而突破时间限制,形成个性化学习体验,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二、人性化教育理念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历史教材特点的要求
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之外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历史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它还是学生了解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读本,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要主动学习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逐渐积累自身经验,以历史为鉴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用人性化教学理念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加以应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知识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人类是社会唯一的主体,学生只有切实发挥课堂主体性,才能更好地融入环境之中,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是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性化教育理念还是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之后,为了培养更多现代化的人才,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开展教学活动,使传统沉闷的课堂气氛得到改善,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以史为镜,从而形成正确的人格和价值观念。
三、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的融入策略
(一)创设人性化问题情境,激活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性化理念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景,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3]。人性化理念的融入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给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教材篇幅受限,教材上提到的历史事件相对简单,并不利于学生把握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结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事件背景。同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书籍或网络了解更多细节,之后开展课堂讨论,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课堂容量,强化学生了解历史
高中历史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涵盖了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事件,但是教材篇幅有限,因此在选择历史事件时必然要进行取舍,且教材上讲解的知识等基本上都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其他相对不重要的内容就可能一笔带过。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若只是围绕教材内容教学而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学生在学习中就很有可能存在认知不清以及理解错误的问题[4]。学生很难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也不了解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面临很多难题,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然而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融入背景下,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深入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点,探索与教材中知识点有关的事件,之后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到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的知识等。在拓展教学内容与增加课堂容量的基础上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这就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从多角度客观看待历史,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拓展教学资源
从历史教材分析,教材中应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辅助学生理解知识,以期给学生展示更加全面立体的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部分直观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重点给学生讲解文字资料,并不注意图片与影像资料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5]。在学生眼中,大部分历史知识都是比较乏味枯燥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时间跨度较长以及内容较广的历史事件,学生很难做到有效记忆。有了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科学整合这些资源,并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教师应积极融入人性化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同时充分考虑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保证其能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通过播放视频资源或模拟历史场景,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學习中体会历史学科的魅力,从而主动参与到历史探究中[6]。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需要以历史人物为出发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历史场景,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并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采用客观的态度以及全面的评价,如此学生就能获得良好的历史学习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并转变与调整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深层次地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小龙.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的融入途径[J].中外交流,2019(6):310.
[2]桑改梅.摭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性化理念的融入[J].甘肃教育,2019(15):88.
[3]王茜.浅谈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构建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17(10):20.
[4]初伟伟.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的构建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9(10):73.
[5]刘堂红.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之人性化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1):136.
[6]熊丽杰.高中历史课堂高效化和人性化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