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得法,课外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这样宏观的视角,教师该如何解读?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学习了语文教育教学界专家们的一些著作,形成了以下认知:
  一、课程与教材之课内阅读
  王荣生教授这样评价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许多条目的含义尚缺乏确切的解释,理解因人而异的现象乃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这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人们在许多情况下难以把握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合法。”“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程,很大程度上一直是语文教师‘我认为’‘我喜欢’甚至‘我就这样’的课程,这使我们想不到要去问: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而同时,王教授也提出一堂課的合格的评价标准在于“教师想教什么一教师实际在教什么一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
  读了这些文字,反观自己以往的教学,那字字句句无不在鞭挞着我曾经的迷失。他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鉴定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文章功能的发挥方式做了一定指导,并指出,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实践把这些数量相对庞大,质量相对庞杂的“基本篇目”当成定篇来使用了,从而把“教语文”演变为“教课文”。这无疑让我警醒,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原来就是所谓的“教教材”。因此,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我必须转身,今后要先关注一篇文章在教材中所属的类型,再进行教学。
  例如四年级上册中,《但愿人长久》《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古诗两首》《珍珠鸟》这些课文,我把它们归结为定篇,几篇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章《天安门广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雾凇》我把它们归结为用件。其余则分别纳入样本或者用件。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我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教法设计上,也就不会想着面面俱到了。
  二、课程与教材之课外阅读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母语。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亲近母语课题告诉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语文教育界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理论方面和实践领域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母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母语教育地位的下降:把一本语文教材看作是语文课程的全部:母语教育忽视儿童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儿童普遍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儿童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指导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地位;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王荣生教授指出“课程不应该等同于一本教材”:崔峦先生也说:“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语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得法,课外求发展。”
  周益民老师说:“在阅读过程中,我发觉传统语文课堂对儿童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教师也好,语文也好,眼里有学生却没有儿童,儿童只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与儿童有天然的距离感。”于是,周益民老师将民间文学引入课堂,有人评价他对教材的这一突破是一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造与建设的艰难探索,试图新开辟一条战线,弥补长久以来课程与教材的缺失。其价值在于,树立正确的语文学科性质观,在唯工具论与人文主义泛化这两条歧途之间,走出一条课程创新之路。
  第一次读到这些话语,我便生出相见恨晚之意。之所以会有如此之深的感受,是因为新接的班级,我看到了孩子们鲜活的脸庞,却感觉不到他们对词语对文本应有的温度。我对孩子们的感觉便是“儿童对教师的话抱着冷漠的态度,怎么也不能打动他,点燃不起他眼里渴求知识的火花”。这让我忧虑,“这种对词的冷漠态度、无动于衷,确实是教学中的一大缺陷”。(苏霍姆林斯基语)如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多位小语界前辈们的话语都提醒我,必须转身,必须让孩子进行阅读,必须亲近母语!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课改”:
  1.有意压缩讲读课的课时
  在前面所说的课内阅读分类教学的基础上,将视角落在单元板块教学。同时借鉴其他老师采取的让学生进行课前学案预习,课堂上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将压缩下来的课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孙双金老师说:“13岁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他也提出应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并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三大“石块”应该是“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于是结合我市开展的“课外阅读考级”,针对课标上指明的“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我带领学生开始了古诗文的诵读之旅。
  (1)素读为主
  由于是初次尝试,同时考虑到篇幅较多,在教学这些课外诗歌时,我没有如课内教学一样细细品味词句,而是采用“读正确-粗知诗意-点拨重点词义-大致感悟古诗词的情感”这四步法。重点在于诵读。
  (2)做小老师
  我深深感到,孩子自己学会学习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进行诵读之后的数周,我萌生了让学生自己做老师的念头,我鼓励学生自己回去先预习古诗,查找相应资料,第二天在课堂里争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学生们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在旁边适时帮助点拨。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起来更加兴趣盎然。
  (3)学以致用
  学了古诗词,在对古诗词的情感意境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我让孩子们将古诗词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于是,便有了:
  我去安徽玩时,看到一个很大的瀑布,让我想到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月是个感恩月,我想对妈妈朗诵这首诗,对妈妈说,我也爱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前阵子在去梅李的路上,我看到河岸的一群鹅,不禁让我想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晚上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经妈妈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到老太太家里去,看到河边有人在钓鱼,我就想起了这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一句句稚嫩而有童趣的话语,读来真令人忍俊不禁。
  (4)多元巩固
  为了让学生们对古诗词有一个更为系统的把握,也为了提高学生们学古诗的兴趣,我又让学生们进行了“我读古诗”的手抄报活动评比。要求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主题的古诗词写下来。可以是“思乡诗”,可以是“四季类”,也可以是“边塞诗”,还可以是“爱国诗”……看着学生们用心完成的作品,我内心充盈着感动。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用“赛诗会”“还原写作”“主题班会”等多种手法,让古诗词的意蕴美、声韵美逐渐浸润学生们的心灵,让诗性文化在学生心中萌芽。
  看着学生们的点滴变化,欣喜之情油然而生。转身,带给我快乐,也带给我展望:若能用更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更多其他经典的阅读指导,我相信,那阅读的力量将会是无穷的。然而转身,也带给我压力,我必须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因为我深知,我离“专业素养”这个词语,还太遥远。
  至此,我想我能够回答自己起先提出的那个问题了:语文,要给孩子们的是学习的方法:语文,更应该在孩子的心田播下种子,那智慧的种子,那关于真、善、美的种子……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全国首届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研讨会上的六节课例发现,深度学习若要“走深”,应关注六个需要,即问题导向、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基于学生的活动经验、新技术支持、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好难点和关键的处理。  【关键词】问题思想方法 活动经验 新技术差异 难点关键  “深度学习”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过去主要关注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以形式化、程式化、碎片化为主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0-0072-03  现代肉鸡和种鸡的生产已发展到空前的水平。为了使体重在短短的4周内增加15倍(或更多),他们没有时间去纠正营养不足造成的影响。  在阿尔伯塔大学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利用1957年、1978年的未选择品系和2005年的商业罗斯308品系,饲喂同时代的现代日粮,对遗传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
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抗生素组合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器官指数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将324羽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鸡。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恩拉霉素 硫酸粘杆菌素和维吉尼亚霉素 硫酸粘杆菌素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B和C组肉鸡1~2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但能不同程度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以
1 利用贮存期短期孵化(Short Periods Incubation During Egg Storage,SPIDES)法,来提高种蛋孵化率  贮存时间超过数天的种蛋,孵出的雏鸡质量不如储存时间为3 d~4 d的种蛋所孵出的雏鸡(图1)。  储存过的种蛋孵化期间的早期胚胎死亡率更高,而幸存下来的鸡胚往往生长发育和出壳更加缓慢。  一旦出壳时间推迟,部分雏鸡可能在计数时无法计入,在入舍时发育太
长期以来,教者总期望自己的学生每门学科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客观现实告诉我们:“举一反三”也罢,“触类旁通”也好,对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也非易事,而对那些见闻范围相对较窄,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更只能是 “望洋哀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践给我们的答案是:对于学习困难生,采取“举三反一”的策略,能有效触动其感知神经,促使其完成从迷茫走向“顿悟”的心理历程,突破心理障碍,实现语
【摘要】学困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笔者选取一位小学英语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因,并运用形成性评价对其进行为期两年的转化研究,分别从课前预习评价、课中学习评价、校内辅导评价、课后复习评价、单元总结评价以及多元评价方式几个方面,阐述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 转化 形成性评价 个案研究  一、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和交际性的工具,时代的发展已
中国的猪肉市场仍然是影响北美和欧盟市场生猪价格前景的未知数。  原因有很多。中国国内的生猪价格为每千克2.76美元。美国的活猪价格是每千克1.15美分,而欧盟为每千克1.19美分。  美国和欧盟与中国之间每头猪的差价接近200美元。  无论你看到哪种中国统计数据,中国已经出现大规模的母猪减栏,规模约为1 000万头~1 200万头。数量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基本上是北美母猪数量的2倍,相当于欧盟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结合本次会议主题,我从遗传育种角度分析如何提高规模化养猪的生产效益。  美国中部地区很多养猪场位于田间,以便猪产生的粪便直接还田。在欧洲(如英国),由于提倡动物福利,很多养猪场开始露天饲养。然而,由于生物安全、生产效率等问题,中国目前无法做到露天饲养。  影响养猪生产效益的主要环节很多,如产业链模式、生产系统的设计、猪场猪舍的建设、品种或育种、饲料或营养、饲养管理以及
摘 要:对20头患急性败血性跛足的繁殖母猪用林可霉素进行全身性或肢体局部灌注(Regional Limb Perfuse,RLP)治疗,这两种方法在治愈时间上没有显著区别。然而,相较于全身性治疗法来说,采用RLP技术的母猪较能够更早地解决跛足问题。  关键词:猪;肢体局部灌注;感染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S85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0-0017-03  
肉鸡的生命周期很短,因此,具有良好的生长开始对其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被称为“昼夜节律型孵化”的胚胎温度训练,是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工具。它将会从出雏那一刻起就可获得健壮的雏鸡。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每周从孵化场转移到肉鸡场的雏鸡高达200万羽正成为常态。肉鸡总的生命周期有30 %以上的在孵化器中渡过,这使得在整个家禽价值链中,孵化场对肉鸡总体生产性能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孵化的“关键时期”,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