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效果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到学法,通过问题设置、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等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趣味,提高其学习探究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从问题到学法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对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它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具体讨论,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效果
  【分类号】G633.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新课标改革的实施,教学活动的内涵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之外,还囊括了学生的自主学习[1]。面对这一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迫切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顺应时代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此,我校在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法。这一教学模式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促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阐述
  问题导学法又叫做设问教学法,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有效转变为导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2]。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导学法时应注意,课堂教学的重点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并要彻底落实。与此同时,运用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合理设置问题,使其能够为教学目标而服务,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并将其有效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的主要特征
  第一,一堂课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時间内,完成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和学习程度检测等三个主要内容。第二,课堂以导学为组织教学的主线,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根据和思路就是导学提纲。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秩序、教学进度和学习氛围的把握[3]。第三,主要的开展形式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置问题
  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数学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指导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主动思考。当然,教师在设置问题和情景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质量,保证问题的创造性、吸引力,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三角形和三边关系》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围绕埃及的金字塔提出问题,如“金字塔其中的一个面是什么形状?”“金字塔中的三角形是哪一种类型的三角形?”等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采用深入浅出和逐层递进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后,问题的设置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扩宽其思维空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组织学生互动
  这是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关键性环节,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方式。问题导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同时,问题导学法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解决初中数学知识中部分复杂和抽象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保证知识内容的规律性和条理性,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如教师在讲解“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可利用问题导学法设定教学重难点,并结合指数函数的相关内容分析对数函数,简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因为,教师对数学习题进行讲解时,可以先将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将解题思路告知给学生。如教师在讲解习题“将正方形的纸片折叠成无盖长方体,需满足什么条件长方体面积最大?”的过程中,可以先设置两个问题:如何将正方形的纸片折叠成无盖长方体?分析无盖长方体和正方形纸片之间的联系?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另一组给出第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纸片折叠成长方体,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还可以有效完成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充分运用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学,积极探索新知识的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教师对“抛物线”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借助问题导学法,对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相关定理进行推理探索,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了借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和简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综合思维,为学生的解题思路提供参考依据。教师对教学重难点问题采用问题导学法时,可以将复杂难懂的问题变得更为简单,并利用简化的问题为解决难点问题,为解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和主要特征以及具体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讨论,重点对其应用效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证实了该教学模式的显著效果,为其应用和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8):203-204.
  [2]周志刚.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探讨[J].成功(教育),2012,16(10):205-206.
  [3]忻淑清,付世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3):63-64.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背景变为主体,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氛围的熏染,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审美理念。中国山水画作为具有强烈民族特性的画种,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形式美感,无论是在用笔、用墨、用色、造型、构图乃至是题款、印章上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形式感;笔墨;用色;构图;造型  宗白华说:“艺术家
生活充满风险。作为一个小民,你承受的生活风险,往往毫不悲壮地出自交通意外、台风、注水西瓜和手机。  是的,还有手机。2006年,曾经有一则图文并茂的帖子风行于各网站,说俄罗斯人做了一个哀伤的实验,将生鸡蛋放在陶瓷杯里,两侧各放一部手机,让它俩通话65分钟,结果这个可怜的鸡蛋就不可逆转地被煮熟了。  作为一个鸡蛋,它的下场通常是被吃掉,至于被锅蒸熟,被温泉烫熟,还是被手机煮熟,相信都没有太大分别。可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特点、功能、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体育文
期刊
There are many kind of chal enges in the educational filed, the most difficult one is how to develop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effectively. This study aimed to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以及见识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后现代性装饰艺术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设计思想与设计观念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如设计风格可以乖巧、新奇、怪异,以及与使用功能进一步完美结合等等。设计领域的这种无穷尽的设计理念不断吸引着设计者去探索。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观念;后现代性  在西方后现代艺术潮流中,没有哪个国家能逃脱,甚至东方各国多少都受到其影响。后现代观念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甚至影
几场夏末秋初的暴雨之后,西湖的风开始清凉.晚八点,位于岳庙对面湖上的“印象西湖”准时开场.这是杭州旅游的金名片之一:许仙和白娘子从湖上跑来,还有几百名白衣的凌波仙子举
徐贲是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其诗在四杰之中,尤见法律,别为一格,有诗集《北郭集》传世。笔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刻本《北郭集》未收的徐贲佚诗文,这些佚诗文的收辑和考辨
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供给无法良好对接,一方面各类组织急需的人才供给不足,高薪难求;另一方面每年上百万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基于此,本
依照《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关于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淮安市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围绕“聚焦课堂,提升素养”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工作,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