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oe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外出学习,我都强调老师们要学以致用。2012年10月在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参加首届和美论坛,当进入教室听展示课的时候,我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三扇门,传统的都是两扇,到底那扇“多余”的门有什么用呢?下课后,我就去推门看个究竟,可是推不开,于是就下到一楼,从房子的角落转出去,原来那扇门连接着一个小阳台,里面有洗手的大理石池子和冲洗拖把的池子。小阳台上还摆放着一盆盆绿色植物,这和我们贵州的教室设计完全不一样啊!曾经做过十几年班主任的我自然看出了这个设计的妙处。
  当时我们二十二小正在修建中,已经修到三楼了。我当即打电话和设计师沟通,要求每个教室增加小阳台,修小水池,方便:中洗拖把。施工单位不答应,因为设计图纸上没有这个设计,而且已经修到三楼,不可能再增加了,除非是设计单位改图纸并增加投资。于是我又打电话给设计单位的总工程师,工程师也不答应,说改设计的动作太大,还要重新做给排水设计。我说:“我们增加这个小阳台,是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方便,咱们贵州几乎所有学校学生打扫卫生都是把拖把集中到一个地方冲洗。一个学校几十个班级,只有十来个水龙头,孩子们总是排队冲洗,冲洗之后扭不干水,身上都被打湿,一到冬天孩子们的小手冻得通红,还一路上都是滴水的痕迹,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在每个教室设计一个小阳台,把冲洗拖把的池子修高一些,孩子们冲洗拖把时也不会湿了脚。打扫卫生的工具,放在阳台上既通风又卫生。传统的做法放在教室后面,坐在后排的学生可遭罪了。”设计师经不住我的强烈要求,勉强答应并让我尽快回来再商量。说只能想办法增加设计,补一个小阳台,但是没有要求的那么大,不然承重有问题。不管大小,每个教室总算是有了小阳台。可难题又来了,增加设计就意味着增加经费投入,这要政府和教育局同意才可行的,于是我又多次找领导协调,终于如愿以偿了。
  教学楼建好后,我又要求在教室增设学生储柜,教室里桌子的桌箱都很狭小,根本塞不下学生的书包。在以前的学校,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把书包放在桌子旁边的地上。既不卫生,还磕磕绊绊。而储物柜可以摆放书包,还可以放水杯、运动鞋等杂物。
  学校是以活动育人的地方,我们宽阔的操场,必定常有大型活动。在我的努力下,操场四周修炼了弧形看台,我还让工人刷成了黄红绿蓝四色,鲜亮活泼。为什么要设计操场四周的看台呢?很多学校都是搬出椅子到操场集中排排坐时,前排的孩子总是遮住后排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不能专心参与活动。有了阶梯式的看台,孩子们的视线不再被遮挡,也不用把椅子搬来搬去。
  一个又一个细节,从硬件设施到课堂教学,在我的带动下,全校老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在工作中多为学生考虑一点点,就能实现“以人为本,至和尚美”的办学愿景。
  五年来,我们从全国小学教育巴蜀峰会等学術会议学习带回来并加以创新使用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孩子们的艺术殿堂——和美大舞台,发现、创造美的合作展示——自主十五分钟课程,周一晨会班级轮流展示,旧物品交換的跳蚤市场,食物飘香的美食节……教师们的艺术殿堂——和美春晚,学术研究圣地——和美杏坛,教师例会上的智慧分享……大到学校的各类管理,小到一次次活动的细节,组成了一个个感人的和美人故事,都在促使我们的学校文化不断提升。其它学校领导来我校观摩,也把一些好的经验带回去,受益的学生越多,我就越感受到作为教育人的幸福,以人为本,关注细节,创新工作,让优质教育走入寻常百姓家!
其他文献
【摘 要】广东省阳江市教科研服务队伍由省、市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组成,致力于搭建教育科研和创客服务平台,竭诚为创新教育服务,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高师生的科学素质,推动教育科研发展,促进师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区域教研;校本教研;教科研服务;队伍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校本教研逐步成为中小学教研的突出方向。多年来,阳江市广大中小学教师被
期刊
教师在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又幸运地参与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梦。蓦然回首,笔者在这个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已走过了24个年头,从教后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闭上眼睛,一幕幕都可以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曾以为经常浮现在脑中的一定会是过往取得的成绩,可奇怪的是获过什么奖、什么时候获得的,模模糊糊地说不上来。但是与学生的每一份感动犹如就在眼前,原来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这些感动才是久久不能忘怀的。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享
期刊
清晨打开手机,便看到了学校行政干部工作微信群里令狐林部长分享的关于“技术赋能”的管理心语:“上通天气”的学习感悟思考起点、“下接地气”的现场工作诊断反思、“培育元气”的对应工作策略建议,还有“凝聚人气”的“亲们早安,一起努力!”,以及其他干部围绕主题的自主讨论……  在巴蜀,每个工作日早上,都会有一位行政干部轮流分享管理心语,和其余行政对该条管理心语的学习感受观点讨论等。一小段文字,是大家对管理的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文章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自主学习;学习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
期刊
【摘 要】区域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融入学校课堂,其实质是要将优秀文化、先进文明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有根的教育”。文章分别从区域文化传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区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区域文化传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并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渗透,使区域文化教育得以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区域文化;学科教学;有效渗透;文化传承 
期刊
2019年10月23日清晨,我起床打开手机后,在巴蜀小学教育集团行政工作群发布了当天的管理心语。在巴蜀,每天早上八点以前,都会有行政干部轮流分享管理心语。通过管理心语分享,在校长室的引领下,行政干部学习如何做管理,达成对学校工作的高度共识,并总结学校的管理经验,形成对学校管理文化共同价值的引领。管理心语分享,实现了信息时代巴蜀律动管理文化的精神引领、行动支撑和情感沟通。  1998年我来到巴蜀小学
期刊
在十一学校校园里有好多好多大杨树和银杏树。记得我2007年来十一学校做校长的时候,我的前任校长语重心长地给我一个嘱托,他说:“十一学校经过过去的努力,我们已经把它变成了一棵大杨树,希望你在任期间能够把它变成一棵银杏树。”  我知道十一学校那个时候已经不仅是一棵大杨树,我更知道在我的手上,它也很难马上变成一棵银杏树,我想,这句话甚至也可以用来嘱托下一任校长。但是,从我内心还希望将十一学校变成银杏树。
期刊
儿童,是一所学校的全部意义之所在。兒童,要站在学校正中央,背后必须有一支能够撑起学生成长的教师队伍。在清华附小做教师很不易,在清华园里做小学教师更不容易。大家常说,“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我们把学生的成长当作最高荣誉,努力用敬业、博爱、儒雅成就每一位学生,努力让学生以健康、阳光、乐学的面貌和姿态站立于世界。因此,我们很努力,努力将理想与抱负化作意志与品质,最终落实为实践与行动。  这份
期刊
胡清汝是平乡县常河镇贾村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从教33年来,他耕耘三尺讲台,哺育出一片桃李芬芳,他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一门师表,两万弟子,三尺讲台,四世家传”。胡清汝的背后,是一个近乎传奇的大家庭,在70年的岁月里,四代人中连续出了20位乡村教师,获得全国、省、市级荣誉称号30多项,学生超过两万人。  在这个教育世家里,教书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朴素的人生信念,代代相传的是“学为人师
期刊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个小片段选自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四季之美》,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如何学习大作家的语言呢?我引导学生用“悟”“透”“化”三步法进行语言建构与表达。  首先,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寻找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密码。  学生阅读思考,进而观察发现,这个句子描写了春天黎明时刻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