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之大不同(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一期的品鉴中,我们对比了用不同工艺制作的云南宝山地区古树茶青所做的生饼和红茶,此次对比品鉴的3款茶分别为普洱生饼、雪山牡丹、雪山银针。茶青原料都来自云南景谷央塔地区的古树,属景谷大白品种,按照晒青和晾青的工艺分别制成普洱生饼和白茶,所制成的白茶又按照不同的茶青等级分别制成银针和牡丹。
  3款茶的陈化年份为:生饼为2007年、雪山牡丹2010年、雪山银针2011年。生饼和雪山牡丹的茶青等级相同(一芽二三叶),雪山银针的单芽茶青等级更高。
  普洱生饼
  干茶:压制尚紧结,芽叶清晰,偏红褐;干茶有较明显的陈化味道,除此外,无其它杂味异味。
  香气:前两道的陈化味较明显;第三道后生普转化的气味干净、明显,类似姜花香;六道后香气转为幽长。
  汤色:第一道汤色呈橙黄色;第二至七道均为偏深的橙红色,尚明艳;八道之后稍转淡,为橙黄色。每道的汤色都清透明亮。
  滋味:第一道稍有杂味,第一二道入口微苦涩,较快化去;第三至六道,入口微麻,苦涩感加重但较快划去,两颊生津快,喉韵尚佳;七道后茶汤有丝丝的甘甜,久浸苦涩感尚可,较快划去,口腔感觉尚饱满。
  叶底:数道后,生饼舒展的叶底黄褐尚软亮,稍显梗,尚匀整。
  雪山牡丹
  干茶:干茶已从白绿相间带褐转向黑白相间,芽叶背面满披茸毛;干茶是淡淡的清香,无杂味。
  香气:第一二道是淡淡的清甜香;三至七道是馥郁的清甜,后转弱。
  汤色:第一道浅橙黄透亮;第二至七道一直是橙黄透亮,三四道时泛油光;八道后稍转淡,为浅橙黄色,明亮。
  滋味:茶汤入口顺滑清甜,醇和温润;第一至三道茶汤入口有较明显的果酸感,较醇厚,鲜爽度较好;第四至六道的口感以醇厚清甜为主,蜜味显,口感饱满,鲜爽度好;七道后以清甜鲜爽为主。
  叶底:叶底较生饼深,呈红褐色,稍有梗,尚匀整。
  雪山银针
  干茶:清一色单芽头,满披茸毛,壮硕肥大,已从初制时的白中显绿转为现在的微黄的白色;干茶稍显馥郁的清香,无杂味。
  香气:第一二道是较纯净的蜜毫香,之后是浓郁持久的花蜜香;八道后蜜香转淡,属于较清雅的甜香。
  汤色:第一道呈淡黄色;第二至四道的汤色为浅金黄色,泛油光;第五至七道为浅金黄色,油光不显;八道后为淡金黄色。
  滋味:第一道茶汤入口顺滑、花蜜香显;第二至六道茶汤入口顺滑、醇厚,花蜜香浓郁;七道后茶汤入口顺滑、甘甜,花蜜香转淡。
  叶底:起初看似单芽的芽头也完全舒展,藏于内的幼嫩芽头显露,橙黄肥壮。
  综合品评
  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在同等条件下,云南乔木种白茶的陈化程度比福建的白茶快3年左右。所以,仅分别陈化2年和1年的雪山牡丹、雪山银针,不管在干茶,还是香气、汤色、滋味上的表现都极像3~4年的福建白茶,口感更醇厚、饱满。
  雪山银针虽全为芽头,但无论香气、汤色,还是口感和耐泡度都极佳,蜜韵馥郁持久,鲜爽度也较出色。普洱生饼和雪山牡丹相同茶青等级的茶的差异表现,较充分地说明了晒青和晾青工艺对茶叶内质的不同影响,制茶工艺的神奇由此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就像名家都有其代表作一样,“铁罗汉”就是武夷岩茶的代表作之一。在四大名枞中,铁罗汉独一无二的香气是别的岩茶所不具备的,它那特立独行的性格,执拗中带着神秘,霸气却不张扬,便成了很多人喜欢它的理由。  因为铁罗汉与众不同的茶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而市面上的五花八门的铁罗汉产品更是增加了铁罗汉的神秘感。纯种的铁罗汉稀少而珍贵,又常有商人鱼目混珠,对茶客来说一泡正宗的铁罗汉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  专题品鉴
期刊
明末清初,由于多方原因,中国对日本的紫砂壶输出量达到高峰,大量的紫砂壶流入日本,不仅丰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并且相应地提升了日本当时制陶的工艺水平。而清代中、后期对东南亚的商品化外销,也是宜兴紫砂壶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清代紫砂壶向日本的输出  日本抹茶道用不到紫砂壶,点茶所需的是釜、茶人、茶杓、茶碗等茶道具。但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有着某种机缘巧合,紫砂壶对日本的输入就源于三个历史原因:其一,就
期刊
水在不同的光线下,传播着不同的色谱,折射着斑斓色彩,体现了它良好的复制性。  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固化飘移形体各异,变化成不同质感,体现了它丰富的可塑性。  水经过加热,就有了精彩可读的表情。在《茶经》中有专门解读: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  一千多年来,喜欢茶的人都热衷于浸泡的喜悦,或点沸击汤激扬意气,或静观水流体会佳韵,个中许多玩
期刊
粗大的吸管輕輕翻动着杯中涌起的泡沫,晶莹剔透的一颗颗“珍珠”在乳白色的汁液中上下跃动,彷佛星子们徘徊在拂晓的天空不忍离去。细啜一口,飘荡在周遭的浓浓奶香与悠悠茶香同时溢满喉间、直冲脑门,“珍珠”清凉的嚼劲与舒畅的口感令人回味再三,甚至为之疯狂。  这就是源于台湾、并迅速风靡内地与全球的珍珠奶茶。这一杯珍珠奶茶也使得它的发明人涂宗和从一个在骑楼下讨生活的街头画家,变成了今天在海内外拥有近60家“翰林
期刊
我们说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泡茶师、茶道艺术家、茶汤,都是要以茶为核心,因为脱离了茶,或是离茶太远(即涉茶的成分太少),就跑到别的领域去了。如果说茶文化,那是包括上游的种茶、制茶到中游的卖茶,下游的喝茶;如果说茶道,就把重心移到成品茶,再加上茶与人、茶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茶道艺术。那就只关注到泡茶、奉茶、品茗的内涵与形式;如果说泡茶师,那是特别强调泡茶的技艺;如果说茶道艺术家,那是在泡茶、奉茶、
期刊
偶尔邂逅的茶会。  习以为常的秋日暖阳。  对面的先生看我笨拙的斟茶,善意地微笑着一“你泡的茶颜色真浅,味道也淡很多。”急急问原因。他笑“水温不够,你的心不静,没有耐心。想要一壶好茶,要静下心来,学会等待。”  我们隔着一块蜡染的蓝色台布,上面摆着玲珑可爱的小杯小盏。他浅淡的笑容和漫不经心的话语,却令我陡然一惊。  在喧嚣的红尘,习惯了匆忙、琐屑、心焦火燎。现在却有个陌生人告诉我,要静心,等待。 
期刊
喝茶者可以歪着身子斜躺在椅背,看泡茶者泡茶以及接受他奉茶吗?不可以。斜躺姿势在家里可谓舒服、轻松,在公众场所这样做却带有傲慢、轻视之意,没有把泡茶者“放在眼里”,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喝茶时虽不至于要正襟危坐,但端正坐姿不可少,可脚踏实地、手掌轻松搁膝盖上。  泡茶者奉茶给喝茶者,喝茶者可以继续聊天不理他吗?不可以。原则上泡茶、品茗活动进行时,我们要“不讲话”,才能安心、专心欣赏和享用这个“茶道作品
期刊
枯手端起这香茗,瞥见自己的杯具,它为你独尊。喝下这杯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说什么天之苍苍、不得吾志,又时运不济、人心不古。都是“浮云”。  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读罢梦阮(曹雪芹)词,耳畔又听见《明天,你好》:明天你好,声音多渺小,却提醒我,勇敢是什么……
期刊
适逢2012岁末,在陈升一年一度的跨年演唱会鸣锣之前,听到新宝岛康乐队的《第狗张》真是不小的惊喜,叹服陈升大叔的心力、体力、精力充沛如斯,唱歌就像说话那样自然轻松,张口就来,写歌就像写信一样自由自在,随随便便就打动人。有人问,这种十年如一日的“轻松”心态是怎么炼成的。难道用大而不当的“才华”两字就可以形容?这个全才大叔其实是一杯茶。有点儿苦,歌曲就是人生经历,真挚的生活原味。  想一想,这十年最喜
期刊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我们在古人的茶里见到了烟霞,烹雪声里聆听到涛声。  煮茶除了能得雅意,更重要的一面在于——茶欲煮,才能得其真味。有些茶,如果仅以高温冲泡,还差强人意,如高手过招却无法尽施手脚;如果水温稍微再低一些,有时就像饮温吞水了。  煮茶能得真香。满室茶香,莫若煮茶,袅袅绕绕,令人心生欢喜。既有茶香盈室,则与焚香无异。煮茶能得其厚韵,有汉子一般的强烈爱憎。饮后多时,犹见其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