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好一壶茶的信念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ang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说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泡茶师、茶道艺术家、茶汤,都是要以茶为核心,因为脱离了茶,或是离茶太远(即涉茶的成分太少),就跑到别的领域去了。如果说茶文化,那是包括上游的种茶、制茶到中游的卖茶,下游的喝茶;如果说茶道,就把重心移到成品茶,再加上茶与人、茶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茶道艺术。那就只关注到泡茶、奉茶、品茗的内涵与形式;如果说泡茶师,那是特别强调泡茶的技艺;如果说茶道艺术家,那是在泡茶、奉茶、品茗间注入更多的艺术成分;如果说茶汤,那就专指茶道艺术家最终完成的那杯茶。
  上面所说的茶文化各个范畴,不但要以茶为核心。还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要把茶泡好。这句话大家或许不容易理解,但是大家想想,如果茶泡得不好喝,大家不喜欢喝茶,茶文化自始就不会形成,茶了不起只是一种药物或营养品、食品添加剂。至于茶文化里的茶道、茶道艺术、泡茶师、茶道艺术家、茶汤,更是一层比一层更依赖“泡好一壶茶”。到了泡茶师、茶道艺术家、茶汤。几乎等同于“泡好一壶茶”。
  泡好一壶茶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最起码的层次是泡得人们喜欢喝。有些茶是别人为了情面勉强喝的,有些茶是别人听说茶有益健康、茶是高雅饮品而喝的;第二个层次是泡得色香味都非常丰盛,别人端上手就被吸引住了;第三个层次是把茶性表现得很到位,诸如品种风味、地理环境、土壤特性、成长岁月。甚至适当的冲泡器对该泡茶的影响、泡茶者个人对该泡茶的理解与感情等。谈到茶文化、茶道,最少要做到第一个层次;谈到茶道艺术、泡茶师,最少要做到第二个层次;谈到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就得做到第三个层次。
  泡好一壶茶包括把身体弄干净、选配适当材质的壶盅杯等用具、处理好要用的水、将茶看个仔细、将心情平静下来。这些都是泡好一壶茶的基本素养,不论是茶的爱好者还是茶文化工作者,不论是泡茶师还是茶道艺术家,平时都要有这些积累,而且随着自我期许的增高逐步达到更高的要求。
  泡好一壶茶是喝茶人、茶文化工作者、茶人应有的信念。因为一切茶的大道理都要以它为起点,而且起点有多高才能谈多高的道理。这个信念是什么呢?就是只要泡茶就非得要把茶泡好不可,就像现场挥毫的书法家或画家害怕一下手就失败、就像音乐家害怕一上台没能把曲子弹好唱好一样。但是现阶段的茶者缺乏这种警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把茶道或茶道艺术的“呈现着力点”放在茶汤上,我们依赖太多的茶席桌布、插花、音乐、服饰、肢体等来分担茶道表现的效果。如果大家的眼睛与注意力都放在泡茶者的泡茶、奉茶、茶汤上,我们就不得不随时担心是否把茶泡好了。
  泡好一壶茶的信念还不只是技能的,还应该是有态度的。茶没泡好怎能端出去给别人喝?自己也不能喝这样的茶。厨师也懂得这个道理,炒得太咸的菜、没炖好的肉是不可以端出去给客人吃的,自己也不能吃这样的菜。
  泡好一壶茶的信念还包括泡的是好茶。做得不到位的茶、做得不卫生的茶不可以泡给别人喝,也不可以泡给自己喝,唯有这样,茶文化才有益于人们的身心。我们也要以这样的信念导使人们做出好茶、做出合乎卫生安全的茶。
其他文献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瓯》一诗中开门见山地点出唐朝南北方窑系的代表——越瓷与邢瓷。浑圆的器型如遗落人间的满月,轻盈的器身如悠悠而起的白云,无论用邢瓷还是越瓷,都视觉、味觉、嗅觉与心灵之间一种美的历程。  唐朝是继汉之后的又一繁华盛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茶作为特殊的饮品,其药用、文化、艺术乃至经济、社会价值在不断被发
期刊
新年伊始,《海峡茶道》杂志社同一时间在全国20个城市举办了一场题为“大美中国,茶香倾城”的迎春茶会。虽然在今日,各式各类的活动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策划的这场茶会。却并非只为虚应故事,也并非只意在自说白话的招揽生意。作为一本以茶为核的期刊。我们不敢忘失对于茶的恭敬与感恩,以及对于茶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也正如茶会主题之所示,茶,或许正堪为中国之大美。  中国之产茶,以及中国人之爱茶,似是因了我们天生就更具
期刊
茶产业当立,茶道当破?  关键词:茶道 快消品 茶文化 茶产业  微博源  @君众咨询邓学君:茶道已成中国茶产业发展突破的罪魁祸首!中国茶有其文化基因,但时空转换,茶的快消品本质愈加凸显。所以中国茶产业的突破应与时偕行往“快消品方向”转换,而这转换的最大障碍,就是被所谓的行业领导者、各类像模像样的茶艺赛、捻须道古的茶专家所挟持的“茶道”。茶产业当立,破茶道当时!(2012年12月25日10:36)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从办公白领到都市精英,从普通百姓到政商名流,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目前的高端养生产品,多以“虫草”、“灵芝”等名贵药材为主,但“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紫娟的出现,无疑成为了天然养生、收藏、馈赠之佳品。  紫娟,茶如其名,紫衣清润,娟好静秀,由茎至芽,由形入汤,均呈紫色,稀世罕见。其“神奇的花青素”和“原生天然的养生价值”更是引起了中国茶学界、农业科学界以及营养学界的
期刊
茶有道,亦有惑;又,道可道,非常道,故答疑解惑亦见仁见智,何况实践尚可出真知,有心茶人也是满怀真知灼见。  本栏目力邀茶界专家,针对读者所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分别予以解答。茶博士还就茶界热点或难点的话题邀请热心茶人和茶庄主们共同参与。相信通过多方互动,大家各抒己见,道理会越说越明。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茶博士互动问答的队伍中。  本期专家团  蔡荣章:国际无我茶会创办人、天福茶学院教授  范增平:
期刊
一如这般彻骨寒气,终究是净了我满身的晶莹,这琉璃世界的邂逅,我不会像世人那般畏瞑寒冷而去躲避,因为我深知人情的凉薄是永无止境的,世人愚蠢,贪图短暂的温存,而我在自然的冷暖之中,肉体供养给纯粹,换来了一身琉璃的通明!  些许,这就是我对琉璃世界的认知,有些人用一年的时光便等到自雪的到来,有些人用尽了一生,都不得内心世界的一片洁净,似乎命运在安排生命的时候,早已经冥冥中自有定数。记忆中,生命中的净土并
期刊
就像名家都有其代表作一样,“铁罗汉”就是武夷岩茶的代表作之一。在四大名枞中,铁罗汉独一无二的香气是别的岩茶所不具备的,它那特立独行的性格,执拗中带着神秘,霸气却不张扬,便成了很多人喜欢它的理由。  因为铁罗汉与众不同的茶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而市面上的五花八门的铁罗汉产品更是增加了铁罗汉的神秘感。纯种的铁罗汉稀少而珍贵,又常有商人鱼目混珠,对茶客来说一泡正宗的铁罗汉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  专题品鉴
期刊
明末清初,由于多方原因,中国对日本的紫砂壶输出量达到高峰,大量的紫砂壶流入日本,不仅丰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并且相应地提升了日本当时制陶的工艺水平。而清代中、后期对东南亚的商品化外销,也是宜兴紫砂壶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清代紫砂壶向日本的输出  日本抹茶道用不到紫砂壶,点茶所需的是釜、茶人、茶杓、茶碗等茶道具。但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有着某种机缘巧合,紫砂壶对日本的输入就源于三个历史原因:其一,就
期刊
水在不同的光线下,传播着不同的色谱,折射着斑斓色彩,体现了它良好的复制性。  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固化飘移形体各异,变化成不同质感,体现了它丰富的可塑性。  水经过加热,就有了精彩可读的表情。在《茶经》中有专门解读: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  一千多年来,喜欢茶的人都热衷于浸泡的喜悦,或点沸击汤激扬意气,或静观水流体会佳韵,个中许多玩
期刊
粗大的吸管輕輕翻动着杯中涌起的泡沫,晶莹剔透的一颗颗“珍珠”在乳白色的汁液中上下跃动,彷佛星子们徘徊在拂晓的天空不忍离去。细啜一口,飘荡在周遭的浓浓奶香与悠悠茶香同时溢满喉间、直冲脑门,“珍珠”清凉的嚼劲与舒畅的口感令人回味再三,甚至为之疯狂。  这就是源于台湾、并迅速风靡内地与全球的珍珠奶茶。这一杯珍珠奶茶也使得它的发明人涂宗和从一个在骑楼下讨生活的街头画家,变成了今天在海内外拥有近60家“翰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