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慰平生待煮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我们在古人的茶里见到了烟霞,烹雪声里聆听到涛声。
  煮茶除了能得雅意,更重要的一面在于——茶欲煮,才能得其真味。有些茶,如果仅以高温冲泡,还差强人意,如高手过招却无法尽施手脚;如果水温稍微再低一些,有时就像饮温吞水了。
  煮茶能得真香。满室茶香,莫若煮茶,袅袅绕绕,令人心生欢喜。既有茶香盈室,则与焚香无异。煮茶能得其厚韵,有汉子一般的强烈爱憎。饮后多时,犹见其真情沉厚。
  煮茶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体感,当然体感因人而异。由热度而至身而至心,百骸舒张,不能以言语细述。原则上,茶是都可以煮的,但要煮得好喝的,却要那些底质好的茶。
  茶本集天地灵禀、山川秀气于一身,如果不识茶,却也是浪费了一番天地真味。底质好的茶,则天然、不施粉黛,不会因人类的贪利而添加额外的东西,最好是古树,或是野生的茶质。想来古人在这一块,却是得其福份,所饮之茶皆天然厚质。而今人虽然满目繁华,却在饮食之间多没有安全感:底质不好的茶,煮起来常显苦涩难当,或者麻嘴,或是锁喉。若在存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老茶,入口虽甚滑软(因其年份在那儿),但喉咙却极不舒服,因存放中受了潮湿霉味的影响,也使真味难觅。
  故要煮的茶,必定洁净、无染、有风骨,亦犹君子。
  要煮的茶,最常见的是普洱。普洱的煮法,一是喝过十多道后再拿来煮,二是不经冲泡直接就煮。二者用量不同,滋味上也不一样。
  若是喝过十道后要煮的普洱,更要求是乔木大树的底质,最好已存放多年。如果是台地茶,则寡淡或涩麻。大树的普洱煮起来,有浓浓的枣香,这是平时冲泡中难以体会到的。
  若是未经冲泡直接煮来,则茶气更烈,滋味更醇,当然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看水汽在壶面升腾,或是寒冬时节,又是一番享受。
  除了普洱或老黑茶,其他茶类之中,当然还有岩茶,最好是正岩茶,或者是老丛水仙。在武夷山,最常见的则是拿名丛白鸡冠慢慢熬煮。南宋白玉蟾真人的一首诗中写到“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岩茶的岩骨厚韵,煮才见长。
  奇丹或铁罗汉,若先以大火再以文火煮开,则香气四溢,茶的侠骨深情,快慰人心。你如果一直对“岩骨”一词不曾有体悟,则当开汤煮茶,以兔毫黑盏,一如千年前的奢逸时光,雅意无间。不煮,无以畅衷肠。对于正岩之茶,如果不曾体验煮茶之乐,则当引为茶人之深感矣。
  除了人们深为迷恋的岩茶与普洱,每类茶也有底质甚好的,特别是野生红茶,更堪一煮。我试过宜兴的野生红茶、武当山的高山红茶或桐木关的老丛红茶,皆可入壶,一煮为快。茶味更烈,香气稠密,当是一大乐事。此与下午茶相比,是两个极端:普通红茶若“温柔之乡”,要煮的红茶则是深情质直,当是结发之意,百年恩情。
  以上所煮之茶,当然不必碾碎。当代的茶类,多有炒青一程序,既是炒青,茶性不同,散碎之煮后多显苦涩。
  唯蒸青一茶,以蒸以烘,得其平性。茶经蒸青,我以为,更能少些焦躁之气,而多湿润之感。
  蒸青茶难觅,蒸青的古树茶更珍稀难得。我曾于云南古六大茶山得革登数百年古树茶鲜叶一斤多,亲手制得数小饼蒸青普洱,历一年,煮后其昧更见不同。当时以陆羽《茶经》所著之法,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试研数枚小茶饼,每饼无一两,只堪煮三次。茶极紧结,如果以功夫茶方式冲泡,需较长时间才能得一点茶昧,甘甜有余,却未得厚味:试着碾碎后煮来,茶气厚重,苦涩化之亦快,细密清醇的茶汤温暖人心,古树之韵犹为迷人,却非冲泡方式可以得之矣。因为茶系蒸青团饼,所以要碾碎煎煮,古人的雅意并非虚设,想来正是因为茶质本身的要求。
  茶经煮,在曼妙的茶味中,苦涩略有,本质更显,甘清而远,非普通茶可用来相提并论,此是煮之妙意。
  再来谈谈煮茶器具与用水。
  用水最好以山泉水煮茶,或以冰山雪水来煮,兼得古意。山泉水自不必说,得其山林之气,天然冷冽之质。而冰山雪水,处西南一带则多易得,与所煮山野之茶,相得益彰,既煮之,更显冰清玉质。
  用器则以铁器或陶罐。铁器刚硬,犹有金属之余韵,香气保留得好。而陶器能使茶汤更醇厚浑重。
  人生倥偬,未及回味便已成空。茶味若不能细煮以见深味,则如人生虚过,一回首,百年身,空留憾。今以浓情深味,或于冷洌深寒,或于炎日酷暑,睹轻烟一缕,茶香弥漫,当足快慰平生。
其他文献
一如这般彻骨寒气,终究是净了我满身的晶莹,这琉璃世界的邂逅,我不会像世人那般畏瞑寒冷而去躲避,因为我深知人情的凉薄是永无止境的,世人愚蠢,贪图短暂的温存,而我在自然的冷暖之中,肉体供养给纯粹,换来了一身琉璃的通明!  些许,这就是我对琉璃世界的认知,有些人用一年的时光便等到自雪的到来,有些人用尽了一生,都不得内心世界的一片洁净,似乎命运在安排生命的时候,早已经冥冥中自有定数。记忆中,生命中的净土并
期刊
就像名家都有其代表作一样,“铁罗汉”就是武夷岩茶的代表作之一。在四大名枞中,铁罗汉独一无二的香气是别的岩茶所不具备的,它那特立独行的性格,执拗中带着神秘,霸气却不张扬,便成了很多人喜欢它的理由。  因为铁罗汉与众不同的茶香,让人有些捉摸不透,而市面上的五花八门的铁罗汉产品更是增加了铁罗汉的神秘感。纯种的铁罗汉稀少而珍贵,又常有商人鱼目混珠,对茶客来说一泡正宗的铁罗汉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  专题品鉴
期刊
明末清初,由于多方原因,中国对日本的紫砂壶输出量达到高峰,大量的紫砂壶流入日本,不仅丰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并且相应地提升了日本当时制陶的工艺水平。而清代中、后期对东南亚的商品化外销,也是宜兴紫砂壶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清代紫砂壶向日本的输出  日本抹茶道用不到紫砂壶,点茶所需的是釜、茶人、茶杓、茶碗等茶道具。但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有着某种机缘巧合,紫砂壶对日本的输入就源于三个历史原因:其一,就
期刊
水在不同的光线下,传播着不同的色谱,折射着斑斓色彩,体现了它良好的复制性。  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固化飘移形体各异,变化成不同质感,体现了它丰富的可塑性。  水经过加热,就有了精彩可读的表情。在《茶经》中有专门解读: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  一千多年来,喜欢茶的人都热衷于浸泡的喜悦,或点沸击汤激扬意气,或静观水流体会佳韵,个中许多玩
期刊
粗大的吸管輕輕翻动着杯中涌起的泡沫,晶莹剔透的一颗颗“珍珠”在乳白色的汁液中上下跃动,彷佛星子们徘徊在拂晓的天空不忍离去。细啜一口,飘荡在周遭的浓浓奶香与悠悠茶香同时溢满喉间、直冲脑门,“珍珠”清凉的嚼劲与舒畅的口感令人回味再三,甚至为之疯狂。  这就是源于台湾、并迅速风靡内地与全球的珍珠奶茶。这一杯珍珠奶茶也使得它的发明人涂宗和从一个在骑楼下讨生活的街头画家,变成了今天在海内外拥有近60家“翰林
期刊
我们说茶文化、茶道、茶道艺术、泡茶师、茶道艺术家、茶汤,都是要以茶为核心,因为脱离了茶,或是离茶太远(即涉茶的成分太少),就跑到别的领域去了。如果说茶文化,那是包括上游的种茶、制茶到中游的卖茶,下游的喝茶;如果说茶道,就把重心移到成品茶,再加上茶与人、茶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茶道艺术。那就只关注到泡茶、奉茶、品茗的内涵与形式;如果说泡茶师,那是特别强调泡茶的技艺;如果说茶道艺术家,那是在泡茶、奉茶、
期刊
偶尔邂逅的茶会。  习以为常的秋日暖阳。  对面的先生看我笨拙的斟茶,善意地微笑着一“你泡的茶颜色真浅,味道也淡很多。”急急问原因。他笑“水温不够,你的心不静,没有耐心。想要一壶好茶,要静下心来,学会等待。”  我们隔着一块蜡染的蓝色台布,上面摆着玲珑可爱的小杯小盏。他浅淡的笑容和漫不经心的话语,却令我陡然一惊。  在喧嚣的红尘,习惯了匆忙、琐屑、心焦火燎。现在却有个陌生人告诉我,要静心,等待。 
期刊
喝茶者可以歪着身子斜躺在椅背,看泡茶者泡茶以及接受他奉茶吗?不可以。斜躺姿势在家里可谓舒服、轻松,在公众场所这样做却带有傲慢、轻视之意,没有把泡茶者“放在眼里”,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喝茶时虽不至于要正襟危坐,但端正坐姿不可少,可脚踏实地、手掌轻松搁膝盖上。  泡茶者奉茶给喝茶者,喝茶者可以继续聊天不理他吗?不可以。原则上泡茶、品茗活动进行时,我们要“不讲话”,才能安心、专心欣赏和享用这个“茶道作品
期刊
枯手端起这香茗,瞥见自己的杯具,它为你独尊。喝下这杯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说什么天之苍苍、不得吾志,又时运不济、人心不古。都是“浮云”。  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读罢梦阮(曹雪芹)词,耳畔又听见《明天,你好》:明天你好,声音多渺小,却提醒我,勇敢是什么……
期刊
适逢2012岁末,在陈升一年一度的跨年演唱会鸣锣之前,听到新宝岛康乐队的《第狗张》真是不小的惊喜,叹服陈升大叔的心力、体力、精力充沛如斯,唱歌就像说话那样自然轻松,张口就来,写歌就像写信一样自由自在,随随便便就打动人。有人问,这种十年如一日的“轻松”心态是怎么炼成的。难道用大而不当的“才华”两字就可以形容?这个全才大叔其实是一杯茶。有点儿苦,歌曲就是人生经历,真挚的生活原味。  想一想,这十年最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