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体育领域应用的思考与展望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骨的形成和骨损伤修复等有重要意义,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目前,已有16种BMP被分离和克隆,其中,BMP-2是研究最广泛,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BMPs之一。着重阐述BMP-2的生物学作用,并对其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展望。
  关键词:BMP-2;骨的形成;骨折愈合;运动
  
  骨和软骨组织中含有多种参与调节骨骼发育及生长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s,BMP)是唯一能够单独诱导骨组织形成的局部成长因子,并具有修复骨折损伤部位以及牙齿内部眉组织的能力。迄今为止,已有16种BMP被分离和克隆,而且数目仍在继续增加,除了BMP-1外,其余均属于TGF-p(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这组蛋白的发现,无论对于医学临床骨损伤的修复作用还是体育锻炼中促进骨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BMP-2—BMP-16中,BMP-2是目前研究最广泛,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BMPs之一。
  
  1 BMP概述
  
  1965年,Urist首次将脱钙骨基质植入动物肌肉组织内,种植三周后作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在种植部位有大量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形成,成功地诱导了异位成骨。由此认为,骨基质中存在一种可以诱导骨形成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使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受调节因子的控制,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具有形成骨组织的能力。1971年,Urist将这类诱导成骨物质定义为骨形态发生蛋白。1992年,Israel等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进一步在中国仓鼠的卵母细胞中表达出人类基因重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相继,有大量研究报道在大肠杆菌中也能表达人类基因重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异位或常位骨组织或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这类骨诱导物质可以被反应细胞所感知,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基因,调节骨系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在BMP的基因家族中,BMP-2,3,4,5都可诱导软骨和骨组织的生成,但如单独使用BMP-4较BMP-2的成骨作用弱得多;BMP-5相对作用时间上有延迟。BMP-6主要在软骨组织表达,可诱导软骨组织的生长和软骨内成骨。BMP-12可诱导跟腱和韧带组织形成。
  
  2 BMP-2的生物学作用
  
  2.1 BMP—2的倍息转导机制以及基因表达的调节 1996年,Hoflmuent和Hoodless等人提出,BMPs首先与细胞膜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结合,形成Ⅰ、Ⅱ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的二聚体,然后将信息转导人细胞内,经第二信使MAD(mother against dpp)的磷酸化,将信息导人细胞核内,从而激活或调整DNA的结合活性,使BMP-3活性相关的基因表达,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在骨组织形成过程中,BMP-2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在细胞及细胞间质之间以此转导途径来转导信息,从而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BMP-2有396个氨基酸,基因定位于20p-12。1994年,Ghosh等人通过研究成骨细胞分化期间BMP-2的基因表达,发现BMP-2的DNA5’端侧存在着多种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位点,这些转录调节因子可以刺激或抑制BMP-2的mRNA表达。其中负性转录调节因子(TGF-β)可以抑制BMP-2的的转录,降低BMP-2 mRNA的表达;而正性转录调节因子(如维甲酸、5P-1、P53、RB)则可以刺激BMP-2基因的转录,提高BMP-2mRNA表达。将BMP-2的启动子与p53和Rb基因的质粒共转染到成骨细胞中可增加BMP-2启动子的活性,提示这两个基因可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调控BMP-2基因的表达。由此可以说明BMP-2与其它生长因子、某些激素可能具有相互制约或相互协同的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在BMP-2的转录调节中得到统一。
  2.2 BMP-2与骨的形成 骨组织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调节的复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细胞水平上看,骨组织形成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从分子水平上看,骨组织的形成过程是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信息转导过程。
  在骨组织形成过程中,BMP-2具有使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具有形成骨组织的能力。BMP-2诱导成骨必须具备诱导因子的存在、BMP-2的靶细胞群和允许骨生长的正常环境的三个条件,使未分化的间质细胞经过趋化、分裂和分化三个环节不可逆地分化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诱导新骨生成。在体实验中,Wozney等将重组BMP-2植如到大鼠的肌肉组织中,可促进异位骨形成。ChenD等将重组BMP-2皮下注射于小鼠颅骨附近,同样可观察到新骨生成。在离体实验中也无论是对于原代胚胎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或是从转基因小鼠中分别建立的成骨细胞株,重组BMP-2都有促进作用。这些实验结果说明,BMP-2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诱导体外成骨的能力,并增加成骨细胞标记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促进标志骨细胞分化的基因的表达。但如BMP-2异常的过度表达,则引起进行性多发骨化纤维发育不良,特征是进行性的异位软骨形成和结缔组织骨化。
  在骨形成的不同时期,BMP-2的生物学作用也不相同。在骨形成早期,BMP-2不仅可使末分化间质细胞向骨形成中心募集,并分化为骨系细胞,而且可使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及骨髓的基细胞逆转分化为骨系细胞。在骨形成后期,BMP-2还作为一种破骨细胞分化因子与其它支持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直接或间接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参与骨的重建。
  2.3 BMP-2与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修复过程实质上是骨损伤后骨组织的再生过程,此过程类似于胚胎时期骨组织的发育和异位骨的形成过程。其主要的形态学表现为,骨折区间充质细胞募集、增生,软骨细胞的形成、分化、软骨基质的钙化,新生血管的形成、迁移.成骨细胞的形成,骨基质的形成、分化和钙化,新生骨组织的改建和骨髓的再现。在此过程中,BMP-2的主要生物性作用是:①募集间充质细胞,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②协同其他调节因子参与骨组织形成。
  1996年,张子军等对骨折修复过程中骨折区BMP-2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对BMP-2的反应细胞主要是骨膜的内层细胞、骨皮质中的成骨细胞、骨髓及血肿中的间充质细胞。同时发现,在骨缺损区存在着BMP-2的浓度梯度。即靠近骨皮质断端侧的浓度最高,骨髓腔内和骨膜处次之,缺损的中央部浓度最低。1994年,金岩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在骨折早期,骨折区BMP-2的表达增高,骨折后第2周达到高峰,第3周降至正常水平。BMP-2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思考与展望
  3.1 BMP-2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骨折是种常见的运动创伤。在临床中,BMP-2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骨折的治疗中,徐小良等实验研究表明,腺病毒介导的人骨BMP-2基因对兔骨髓的诱导成骨活性及修复长骨缺损有良好效果。近来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成骨细胞系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高表达,并可以有效地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徐振华等将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I型可吸收胶原海绵(ACS)复合,植入兔股骨大段缺损处。其结果说明异体皮质骨复合以ACS为载体的rhBMP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此外,BMP-2还可用于大块骨缺损、椎体融合手术、骨折不愈合等。
  3.2 体育运动与BMP-2 曹新生等通过观察21d模拟失重大鼠胫骨的BMP、TGF-β含量及股骨生长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鼠的后肢骨生长受抑,BMP、TGF-β在局部合成以及分泌降低。由此实验试想,适当的重力性运动,是否可提高BMP-2和TGF-β分泌,从而增强骨的生长和发育。但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暂无报道。通过蛋白组学的研究,可能能够从分子水平解释体育锻炼的增高机制,因此,BMP-2在体育锻炼与骨的发育方面展示出广阔前景。
其他文献
摘 要:旨在研究慢性低氧及跑台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揭示肌肉收缩蛋白性能的变化机制具有特定的意义。方法:取健康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成4组:1)慢性对照组(C),2)常氧训练组(NT),3)低氧安静组(HC),4)低氧居住常氧训练组(HT)。其中HC、HT两个低氧组每天保证22 h生活在模拟4 000 m高原的低氧舱(氧浓度12.7%),经2
期刊
摘 要:揭示现行武术教学计划存在培养目标与就业现实之间脱离、人才规格与毕业达到要求之间有落差、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缺乏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认为:缺失从学科角度深刻把握本学科的内在特点、缺乏从国内外社会需要视角及時创建性的修订教学计划、缺少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确立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出修订的设想: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社会需求以
期刊
摘 要:为更好地了解沙滩足球的比赛特点和进球方式,对我国沙滩足球的训练和比赛进行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届沙滩足球世界杯全部20场比赛的164个进球情况进行分析,揭示沙滩足球比赛的特点及得分途径,结果表明:沙滩足球在场地、球及规则上与传统足球明显不同;沙滩足球比赛进球数量多、进球率高、进球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沙滩足球以定位球为主要进球途径,边路传中、守门员抛球助攻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大鼠骨骼肌的糖转运和MAPK转导通路中P38活性的影响。通过6周递增大负荷游泳训练,观察过度训练和健脾补糖对胃肠的吸收功能,骨骼肌的糖转运、储备和P38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过度训练脾虚的大鼠的骨骼肌MAPK信号转导系统的P38途径虽然被激活。但骨骼肌的葡萄糖转运和糖储存被低血糖和胰岛素所抑制。因此没有明显改善骨骼肌的肌糖原储备。2)健脾补糖从改善胃肠功能、增
期刊
摘要:研究与探讨了FIFA(国际足联)与LOC(中国组委会)在四个文化领域的碰撞和摩擦,以及如何建立四个“相互”,使得FIFA与LOC之间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减少摩擦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FIFA /LOC;文化摩擦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449-03    女足世界杯作为国际足联第二大品牌赛事,在世界范围内
期刊
摘 要: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着手,以剪式变身跳转体180°起跳阶段技术分析为突破口,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手段对健美操动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综合评价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健美操;剪式变身跳转体180°;起跳;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9-1292-03  本文运用三维影像测量的方法,获取了吉林省优秀健美操运动员剪
期刊
摘 要:运用集对论中的联系度数学模型和同异反原理,对最近8个NBA赛季所有球队常规赛的所有临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并以04至05赛季的技术指标为对照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赛胜率把所有球队分成三组,对技术指标分别进行比较,以得出NBA技术演化的规律。  关键词:NBA;同反比值;技术;赛季  中图分类号:G8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9-1280-04  NB
期刊
摘 要:运用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部分幼儿园3岁幼儿255人的身高、体重两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与同龄全国城市幼儿及日本幼儿作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幼儿发育良好,性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成长到4岁至5岁阶段,明显优于全国城市幼儿和日本幼儿,  关键词:幼儿;身高;体重    人体的形状称为形态,形态表达了人体体型,是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幼儿是社会的未来,关注幼儿身体形
期刊
摘 要:通过探讨不同负荷有氧运动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CGRP、AngⅡ含量的影响,为制定动脉粥样硬化运动处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运用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0);动脉粥样硬化组(AS,n=10);动脉粥样硬化+60min有氧运动组(ASATl,n=10);动脉粥样硬化+120min有氧运动组(ASAT2,n=10)。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有氧运动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国际运动心理学四种重要专业杂志2000—2003年发表244篇论文进行了主题分析,发现有关运动动力因素、运动认知过程、运动者的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国际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每一领域中,研究主题不断细化和深入、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生态化,且定量研究多于定性研究,这些预示实证主义为科学研究范式仍是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