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该文对江苏省丹阳市企业的外语人才需求现状、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试图为增强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可行的对策,以使地方高校所培养出的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与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人才的质量,服务于区域发展。
  关键词:丹阳企业  地方高校  外语人才  就业竞争力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b)-0240-04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is article div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demand of enterprises in Dan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the exis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re analyzed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foreign language graduates, so tha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cultivated by local universities can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reby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o serve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s in Danya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Regional economy
  在疫情沖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导致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1]。与此同时,疫情也导致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2020届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874万[2],比2019年多出40万,同时受疫情影响,百人以下小微企业对应届生的需求相比2019年收缩了52%[3]。再者,据对海归就业调查显示,受国外就业市场与签证、移民政策的变化的影响,不少留学生被“推回”国内就业市场。从用人单位对海归的需求来看,教育、培训行业对海归的需求量最大(38%),且主要看重其语言方面的优势[4]。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今年以来国内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鉴于目前的情况,该文对丹阳企业的外语人才需求及地方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提高地方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区域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主要有3个:丹阳地方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是什么?地方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高校外语人才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课题组分别对丹阳部分企业和南师大中北学院外语系的高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均以发放线上问卷的形式进行。其中,面向丹阳市地方企业的调查问卷共发放了76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均是由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填写,所填写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涉及多个领域,如信息产业、五金产业、医药卫生、眼镜产业等,其中民营企业占84.2%,外资企业占5.3%,中外合资企业占10.5%。总体来说,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真实地反映丹阳地区最新的外语人才需求动态及相关信息。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性质、对外语人才的具体需求、对现有外语人才的能力评价。面向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外语系高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外语人才目前所具备的实际能力及今后自我发展的期许等,共发放3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来自于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日语专业及法语专业。此次调研对象基数大,且数据真实,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问卷回收后,课题组对所有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基于上述3个研究问题,下面将重点从丹阳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具体需求、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期许、两者之间的差距三大方面,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
  2.1 丹阳企业对外语人才的能力要求   2.1.1 综合能力
  73.7%的企业比较重视外语学生是否具有工作经验。为了确保企业所录用的外语人才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减少培训时间,企业的人事部门希望应聘者或多或少具有工作经验。在企业对以往聘用的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中,我们发现高校毕业生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63.1%)、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3.1%)、口语表达能力(52.6%)等方面普遍较弱。此外,调查发现企业在招聘时格外重视应聘者的外语能力(73.7%),其次是交际能力(68.4%)、适应能力(63.2%)、工作态度(63.2%)、创新能力(57.9%)、学习能力(57.9%)。
  2.1.2 学历与资格证书
  由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要求外语应聘者具备本科学历(84.2%)或硕士研究生学历(15.8%)。对各个语种的毕业生需求差异较大,我们发现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较大(100%),对德语人才(21%)、法语人才(10.5%)、西班牙语人才(10.5%)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2.2 地方高校外语人才的自我认知和期许
  关于学生对未来的规划这一问题,从外语系的调查结果来看,60.2%的学生选择国内读研,32.3%的学生选择参加工作。由此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相较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更加有利于未来就业,因而更倾向于通过继续深造来提高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然而,对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本科生的需求量大于对硕士生的需求量,这与学生的未来规划不相匹配。
  从对就业省份的选择意向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留在江苏省内发展,且仅有4.3%的学生选择出省就业。對就业城市的选择意向来看,76.3%的学生倾向于一 二线城市,认为这与当前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有关,出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考虑,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拥有更多就业机会与资源的一 二线城市。关于学生青睐的就业单位类型,依次是事业单位(21.5%)、民营企业(16.5%)、国有企业(13.3%)以及合资企业(14.3%)。
  关于就业意向,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42%的外语专业学生对企业所需的人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外语+其他专业”的培养模式将更有利于就业,并希望学校改进课程布局:除了学习外语之外,还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修外贸(22.2%)、法律(16.9%)、管理(16.1%)、金融(9.3%)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同时期望学校能够着重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2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3.6%)、创新能力(12.2%)、办公能力(14.7%)等方面的能力。
  2.3 企业需求与外语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
  为了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课题组从企业需求与外语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着手分析,为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就学历而言,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本科生的需求量(84.2%)远大于对硕士生的需求量(15.8%),该结果与大部分本科生选择国内外读研,继续深造的未来规划不匹配,就此来看,硕士研究生到丹阳企业求职时未必会比本科生更占优势。
  就外语专业学生的自我能力认知来看,目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往往只注重自身的学业成绩,没有意识到工作经验、实习经历的重要性。这与企业对外语人才拥有短期工作经验(68.4%)及拥有长期工作经验(15.8%)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外语专业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外语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这恰好与企业对已聘用的外语人才的评价是一致的。
  就企业对学生所获得的外语类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而言,由于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企业大多看重学生的英语水平,63%的企业表示对已经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求职者会优先考虑录用。而对于其他语种的资格证书,六成以上企业都较为看重,认为各类证书能够真实地反映应聘者的外语运用能力,为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就商务外语证书来说,有47.3%的企业表示认可。虽然目前南师大中北学院外语系的高年级学生中,已有85%的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58.9%的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六级证书,但仍有15%学生未能取得任何外语类的相关专业证书,显然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3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与途径
  通过对比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及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当前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学生应时刻保持就业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努力使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相适应。
  就业竞争力是指“就业竞争力是指雇员具有劳动力市场和雇主所需要和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能力。较高的就业竞争力能够保证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以后仍能持续、较好地生存与发展。可见,就业竞争力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课题组就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外语技能训练,保持专业优势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应发挥专业优势,牢牢掌握本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多加训练,积极参加外语类考试,充分吸收外语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外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学生在“坐得下来”的同时,也要“走得出去”,积极参与一些实践类、应用类的外语技能大赛,如外语辩论赛、外语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等,以及一些日常的外语活动,如外语角、校园外语舞台剧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会运用外语,提升口语能力,真正加强语言的应用能力[5]。此外,学生应时刻保持学习心态,主动学习与外语相关的知识,如经贸、管理、商务等,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2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应用能力   從问卷中不难看出,企业除了看重应聘者的专业能力,还对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有所要求。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及零碎的课余时间,积极寻找实践机会,如涉外志愿者活动、外资企业实习、境外文化交流等,与母语使用者进行沟通交流,协助其完成各项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还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大大提高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添砖加瓦[6]。
  3.3 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明确发展目标
  就业问题与大学生休戚相关。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新生一进校就会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时,应认真上好学院为新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动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理性分析就业形势,充分意识到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提出的要求与自身素质之间的差距,从而正确定位自己的就业目标。避免在毕业之际,对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识储备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就业抱有盲目乐观的心态,或因为知识水平不够而感到焦虑不安,妄自菲薄,缺乏就业自信心,导致就业困难。
  3.4 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培养战略眼光
  当今社会的考研热潮,使得大学生执着于追求更高的学历,以求获得更好的工作。然而,就丹阳企业的反馈来看,企业对本科生的需求量远大于对研究生的需求量,往往能力才是决定外语专业学生能否获得工作的关键。因此,学生应正确认识文凭与就业的关系,转变学历即能力的传统思想,理性分析相关地区的就业环境、就业机会、深造成本,权衡各方面的利与弊,慎重选择考研、就业还是创业。
  4  结语
  综上,该次调研对于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该如何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丹阳地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与丹阳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望加强。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将变得更高,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真才实学,期望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干与专长,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学生应时刻关注就业现状,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适时发挥强项,补足短板,充满自信地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施震凯,诸梦婕,武戈.“新冠”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及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 2020年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0(6):173-176.
  [2] 晋浩天.2020届高校毕业生将达874万人[N].光明日报,2019-11-01(8).
  [3] BOSS直聘.2020春招就业市场追踪报告[EB/OL].(2020-02-27)[2020-2-29].https://www.dyxin.cn/industry/75.html.
  [4] 全球化智库(CCG).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EB/OL].(2019-12-19)[2019-12-20].https://www.ccg.org.cn/archives/40110.
  [5] 封一函.新时代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内涵[J].中国外语,2019(4):16-21.
  [6] Tholen G,Relly SJ,Warhurst.Higher education,graduate skills and the skills of graduates:the case of graduates as residential sales estate agents[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Journal,2016(6):508-523.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从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具体分析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总结出山茶油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找出老树山茶油品牌建设方面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为老树山茶油品牌升级提出一系列的策略和建议,借鉴其他成功的茶树油企业的经验,并对其品牌创新升级的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为其他山茶油品牌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产品 品牌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7
期刊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是当代的热点问题之一。探究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以京津冀的人口为例,对京津冀人口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人口三大系统的相对发展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近几年,河北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天津人口的增长速度快,天津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北京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京津冀地区的人口正在慢慢拉大差距;预测河北人口的增长速度将持续大于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该课题组于2020年开展“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需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师生普遍认同课程思政理念,但仍存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程度不深、开展不深入、教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从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及提升教师质量3个方面着手,以提升课程思政的成效,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装备
期刊
摘 要:“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该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分析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挖掘其蕴含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价值观内涵和具体案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价值熏陶,实现“三全”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 自动控制原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学改革  中
期刊
摘 要: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主体都是以特定的内容进行综合服务,但是高校作为高知群体的聚集地,应强化资源和文化输出的重点作用。随着国家提倡“道路自信”以及文化输出“走出去”战略的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进行转型升级,实现文化输出的基本集散地的作用。该文结合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现状,并结合奥格尔维法则相关原理和原则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文化输出模型,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关键词:奥格尔
期刊
摘 要:微积分从诞生之初就因为无穷小量(?x)到底是不是0的问题,产生过纠纷,被贝克莱大主教攻击,从而引发了数学史上第二次危机。直到极限的提出和严格定义,才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文通过定义一个完整的计算过程中,所有的0大小都相等,所有的无穷小量大小都相等,也就是说,在计算过程中,0也是有大小的,0加0应该等于2个0,0减0应该等于0个0,它们和0也就是1个0都是不同的,保证了所有的0大小一致,就可
期刊
摘 要:当代女性担任着照顾家庭和社会工作的双重职责,女性在获得同男性越来越平等地位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该文从女性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来分析女性面临的新挑战,又从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的性别平等、科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男女平等思想的渗入3个方面来阐述女性迎来的新机遇,进而从女性自身和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两点缓解当代职业女性家庭与工作冲突的建议。  关键词:女性 工作与家庭 冲突 社会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网络媒体形态正在逐步渗透到现在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基于自媒体所独有的开放性、自由性与隐匿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表达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或者不实信息的影响,这些负面因素更是会在无形当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是非判断。高校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现状,从根源上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该文将以衡水学院为例,就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舆情引导的具体
期刊
摘 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高校将教学阵地转移到线上,为了在疫情期间更好地落实专业实习教学,该文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提出线上闭环实习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中除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外,亦强化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反馈及互动,使其成为了重要的检测及调控环节,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结合实习反馈结果,可知线上实习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基于工程教育专业
期刊
摘 要:种植与饲养活动是一门自然课程,幼儿可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会有自己的一条学习路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路径不同。在幼儿高效的学路径中包含了教师适宜的指导。为了幼儿获得新经验,达到指南所建议的发展目标,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这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幼儿学习路径 优化 指导策略 种植与饲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