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虚词题型复习指导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ner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考占分值很大的版块。课内知识加课外阅读理解题,一般要占基础知识部分的15分,超过散文/记叙文阅读理解部分所占的分值(一般14分)。所以,对文言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中考复习中很重要的一环。
  总结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考查形式发现,试卷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一直都比较重视,且常放于该部分的第一题,题型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者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设有一定难度的,以考查配对题,选择不同项或者意义相同项与选文中的虚词配对为主,并且选项的虚词均来自于课内古文中的虚词。本文试就应对虚词考查作一些复习指导。
  一、 真题详解
  (2010·江苏无锡卷)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
  1.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不以物喜 B. 可以一战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策之不以其道
  【详解】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前后文的意思,粗略读懂文意是理解的基础。“号令中国,以尊周室”也要联系时代背景,了解吴越争霸历史的学生应该可以解释出这句句子的意思了:“号令中原各国,(来)尊崇周王室的统治。”
  在古汉语中,“以”的释义有:①作连词,表并列、承接、因果等关系,可译为“来”、“因而”、“以致”等。 ②作介词,可译为“把”、“用”、“凭借”等③作动词,可译为“认为”等。
  在选文中,以就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来”。考生经过三年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虚词“以”的用法,所以命题人提供的选项都是来自于课内的。以这四个选项为例,
  A.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B.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D.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释义:A.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B.作介词,可译为“凭借”C.表承接关系,可译为“来”D.作动词,可译为“按照”。参考答案:C。
  【小结】
  从文言虚词题型的详解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学好课内,不断积累。可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力也是来源于课内的。
  二、 重点虚词例析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
  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下面例举几个常用虚词。
  1. 对文言虚词“之”的考查
  【中考真题】
  (2009·浙江义乌卷)1. 下列句中的虚词“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
  A. 肉食者谋之 B. 长跪而谢之曰
  C. 辍耕之垄上 D. 小大之狱
  【解析】
  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
  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参考答案:D。
  2. 对文言虚词“而”的考查
  【中考真题】
  (2012·江苏泰州卷)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C.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解析】
  “而”在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助词。
  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或不译;A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可以为“却”;B项中的“而” 表承接关系;C项中的“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D项中的“而”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参考答案:B。
  3. 对文言虚词“于”的考查
  【中考真题】
  (2010·河北保定卷) 1.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 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
  “于”的用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非常常见,正确掌握“于”的用法,对于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很重要。
  例句中的“于”是介词,引进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A、B、D项中的“于”引进动作的处所;只有C项中的“于”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于”。参考答案:C。
  三、模拟演练(10分)
  1. 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裴)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①,为官市马。
  (①佣直:指劳务收入《北史·裴侠传》)
  下列句中的“以”与“侠亦不以入私”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B. 以其境过清
  C. 祭以尉首
  D. 以土砾凸者为丘
  2. 下列选项中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蜀之鄙有二僧 B. 至之市
  C. 无丝竹之乱耳 D. 而忘操之
  3. (阎)应元带刀出,跃马大呼于市曰……(《阎典史传》)(2分)
  下列句中的“于”与“跃马大呼于市曰”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苛政猛于虎也
  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 积于今六十岁矣
  4. 下列选项中的“其”与其他三项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其境过清 B. 其真无马耶
  C. 其人视端容寂 D. 距其院东五里
  5. 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列子·说符第八》)(2分)
  下列句中的“而”与“立召文子而告之”中的“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 言和而色夷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夺而杀尉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B 5. D
其他文献
尊敬的保安员家属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西城保安分公司全体干部战士向您全家祝以节日问候这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西城分公司每年春节前寄给每位保安员家属的
思想力“原点”政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一切行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的具体化,制定政策也是为了落实广大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有利保证。首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政策,
6月26日起,江苏常州地区遭遇了超72小时的强降雨袭击,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导致道路交通堵塞、农作物被淹。  连日的大雨倾盆,对靠天吃饭的农业种植打击不小。从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凌家塘市场各类农产品销售均受到一定影响,主要体现为客菜量多价稳,地产叶菜价格翻番,肉类、水产类价格小幅上扬,果品需求不稳,价格稳中趋降。  强降雨对地产露天蔬菜影响最为巨大,雨后,全市大部分农田泡在水里,采摘、运输困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1982年建校,1983年设立特教班,是一所既有普教又有特教的学校。新源西里小学历经30年的普特融合教育实践探索,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特殊学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扩大试点范围。这项改革的
【本刊2013年4月综合报道】2013年3月14日,位于乔治亚州的沃格特勒3号机组完成了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成为美国近30年来启动建设的第二台新核电机组。在这之前3天即3月11
每日新闻1982.4.15报道,日本桑托里社已成功地用基因合成方法生产γ干扰素(免疫干扰素—抗病毒干扰素的一种)。干扰素大致分为α型(白细胞干扰素),β型(纤维母细胞干扰素)和
作者于1975~198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系统地观察了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38例,其中女性37例,男性1例。年龄为13~52岁(平均为24.5岁,12例在16岁以下),1例男性为36岁。1例病人死
本刊讯近日,临汾市气温回升较快,当地时令水果已开始批量上市。油桃、杏、银瓜、小樱桃、大樱桃、京欣西瓜、桃、盘桃、甜瓜、葡萄等一股风似的集中上市,给原本较为单调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