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落在孩子心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当老师出示这句话时,“飘落”一词缓缓地从上而下,轻轻落到句子中。
  “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老师亲切的话语在耳畔响起。
  孩子们眼疾手快,“‘飘落’两个字是从上面飘落下来的。”来不及等老师叫,孩子们已脱口而出。
  “看得真仔细,你知道哪些东西是从上面飘落下来的?”老师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到了广阔的大自然。
  “雨点儿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树叶从空中飘落下来。”“‘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一张纸放在空中,它也会飘落下来。”……(孩子们争先恐后,老师微笑着点头,从孩子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孩子们都理解了“飘落”的意思)
  “是呀,秋天,落叶从树上轻轻飘落。”(红色的落叶图,旁边写着“飘落”两字)“冬天,雪花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多美呀!(美丽的雪景图,旁边也写着“飘落”两字)老师一边声情并茂地解说一边出示媒体让孩子欣赏。
  “谁想读一读‘飘落’?”
  (孩子们读得美极了,轻轻的、甜甜的)
  “这会儿,你再读这个句子,一定会更美!”果然,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一点通】
  课堂上老师轻而易举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一份“飘落”的美。智慧的老师,总是会尽量地简约。一个词的教学可以如此成功,仔细分析,原因有二:
  1.关注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是一年级的孩子,入学才三个月,他们对事物的关注,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当“飘落”轻轻飘落下来的时候,立即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他们从心底里对这个词充满了好感,再读它,就会美不胜收。通过词语飘落的过程,孩子们也理解了“飘落”的意思,真是一箭双雕。
  2.给孩子提供美的储备。生活经验储备是孩子与文本顺利对话的基础。课堂上,老师让孩子们欣赏树叶飘落的美、雪花飘落的美。在生活中,孩子对落叶、雪花有印象,但可能较零碎,通过画面的呈现,勾起孩子们对美的回忆,把这些美的感受一下子凸现出来,再读这个句子,就美不可言了。
其他文献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确地运用评价,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即时评价,达到有痕化无痕的境界呢?    一、让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在于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而在于他们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课堂,是否形成了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说到写话,学生可是“谈写色变”。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仿写的训
[案例]    在教学《房顶上的大蘑菇》的课堂上,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朗读,学生知道了小兔的房子漏雨了,雨水淋湿了小兔的衣服和被子。  师:正在这个时候,谁知道了,给小兔送来了什么?(课件出示)  1、雨水淋湿了小兔的________,小熊知道了,给小兔送来了。  2、雨水淋湿了小兔的_________,小山羊知道了,给小兔送来了。  (学生读书、回答,教师相机贴图。随后展开了讨论)  师:如果你是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最近,我校语文教研室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六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展示了六节精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用心聆听后,留给我们很多借鉴和指导,也留给了我们不少探究与反思。  一、以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并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创造课堂的精彩。在苏教版第五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设计思路    1、多思考:从日本果农的回答中思考人与动物、人与人的关系,从照片中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对待生命。  2、多实践: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确,抓住构思、语言表达、起草、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3、多鼓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拟新颖的题目。    目标预设    1、读图: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多幅图,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的内容,表达清楚,说话连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一、扣住诗人所见,感受他的“怜春”  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由这个“怜”字荡漾开来,但这不是诗人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由推测园子主人的“怜春”让我们感受到的。因此,我就引
教学重点    记住声母表顺序(尤其是zhch sh r z c s)。    教学难点    根据声母表连线。    教前准备    声母卡片两套,小黑板(写填空题),黑板上出好鱼儿连线题用纸蒙住。    教学过程    一、抓难点,复习部分声母(易混淆的b p d q)  1.认一认样子。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他们中间有的样子差不多,你能认清它们吗?(逐一出示b p dq)指名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画面、强大的交互功能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的前提下,在读中感受真情,在读中感悟细节的“平淡”,提高体验与感悟能力,渗透“抓住关键细节”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爱的熏陶,培养关注细节,用心体验爱的意识。  难点:体会语言行动神态等细节的“平淡”,读中提高体验与感悟能力。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考察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书面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材料作文”是小学语文作文能力考察中一个新的命题方向和考察形式。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概括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且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反思近几年来的材料作文教学,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习作轻修改、重课堂轻规划、重作文轻观察的错误现象。材料作文教学流于课堂形式、囿于思想僵化,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