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监管秩序罪之完善建议

来源 :检察日报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它担负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党史教育引入思政课非常必要,通过思政课让青年大学生熟识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从中汲取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武装新时
期刊
高校思政课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之路的知识载体与价值元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的融合,生成了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与实践价值。全面审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如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目标日渐清晰、教学内容趋于丰富;但二者相融的教学理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教学组织的保障、教学体系的
期刊
加强高校党史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筑牢意识形态根基的必然选择。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政治价值、理想价值和时代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表现在党史学习的书目未能合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部分高校对党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应通过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理论和实践结合,重新认识党史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网络党史
期刊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承载着光辉闪亮的历史记忆,是鲜活的价值观,是形象的教科书。结合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索实践,尝试基于立德树人视域,将党史教育与高校特点、大学生群体特点、网络新媒体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相结合,适应新形势,围绕服务育人核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并依托“教助结合”“网络互动”“学团共建”三个模块,创新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活动形式和载体,通过史政结合、多元活
期刊
百年党史是一部最权威、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教学源泉和丰富素材库,是推进大学生党史教育、“四史”教育的必备教材。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进行相应的话语转换和话语体系建构,从党史本身的框架和主要内容来看,就是要将百年党史的重大理论话语、重大事件话语、重要会议话语、重要人物话语、重大决议话语、重要故事话语、重大问题话语、成就经验话语全方位、立体式地充实到思政课中。在
期刊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抓手;提升“大思政课”三重境界,是深入落实“双用”新要求的重要着力点。破解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同向发力难题,有必要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育人、深化红色资源运用实践育人、拓展网络思政空间网络育人、嫁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文化育人、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育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的思想方法整合力、理论教学感召力、
期刊
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价值向度上,有利于学史明理、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逻辑向度上,需要把握好“单一化与多元化、知识性与价值性、学理化与大众化”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向度上,应以党史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阐释,开展“四个自信”教育、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新人。
期刊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开展好党史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命题,对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党史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明晰目标理路,即深化理论阐释,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坚持以史立论,引导大学生学史增信;注重“故事”赋能,引导大学生学史崇德;强化外化于行,引导大学生学史力行。
期刊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突出“英雄”主题。将百年党史中“英雄”主题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道德建设标杆、丰富教学内容、凝聚奋进力量。需要通过构建教学体系、丰富育人内容、拓展育人形式、创新育人载体等路径来实现。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以史育人的新阵地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抓住党史融入的交融点,坚持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紧扣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党史资源精准化供给,抓住教学重点环节,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紧紧抓住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的思想基点、精神支点、内容衔接点、空间交汇点、效果观测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