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y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贫困问题也是由来已久。在中国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背景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中国的扶贫开发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分布特征,由于贫困人口一般都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度低和社会服务水平差的地区,脱贫致富的难度大,而且刚刚脱离贫困的农村人口也很容易因突发原因返回到贫困状态,使得扶贫边际成本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兴起于70年代末的大规模农民流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10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在缓解农村贫困中的多重作用。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贫困理论和劳动力流动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劳动力流动在缓解贫困中的多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增加农户收入、减少绝对贫困发生率、提高流动者本人及后代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现代农业要素的使用、缓解农村生态贫困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农村外出人口低龄化趋势以及农业从业人口高龄化、妇女化倾向对农村产生的影响因作者研究水平和数据资料的限制,本文难以作出定论,这是作者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之间的互动机理,力图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有更深的认识,为今后我国的扶贫开发实践和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绿色节能理念,通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施工技术中的节能理念应用对我国的建筑行
随着中国现代化研究从综合的泛论到分部门分领域的专论和从全国整体到地方省区研究的扩展与深入,对各区域的现代化研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课题。国有林区是中国区域的重要
近些年来,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较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这对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目标极为不利。正是我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全程疼痛评估管理在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JCI标准的理念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全程疼痛
生产率是衡量生猪业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它的提高是生猪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养殖农户持续增收的基础与保障。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生产率
古代文学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我们熟知的楚骚、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独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引发了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近代建筑的传播使近代经济观念发生了变化 ,由传统的视建筑为消费而限制建筑发展的观念转化为视建筑为重要产业要积
包括广西在内的西部地区,在中国版图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片神奇的土地,资源富饶,文化瑰丽。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 The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生产能力是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的基础和保障,对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粮
<正>南国春来早,满城新绿枝头俏。1月31日,历时6天的广西"两会"落下帷幕。来自全区各地的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视刚刚过去的2009年,感慨万千;展望新起点的2010年,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