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生产能力时空变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生产能力是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的基础和保障,对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掌握耕地生产能力时空变异特征,辨识其主控因素既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黑龙港流域是河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提高和维持该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对于保障河北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黑龙港流域农业种植大县雄县为典型案例,以科学利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以耕地基础地力和实地农户问卷调查为依托,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自然属性因素和耕地管理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县域和景观两个尺度上探讨耕地生产能力时空变异特征,并应用非线性参数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定量化揭示其主控因素。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系统分析了县域和景观尺度上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自然因素和耕地管理因素,明确了县域和不同景观上耕地基础地力指标的变异性特征,掌握了研究区人为耕地管理水平。(2)县域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差异显著,最低为4.75t/hm2,最高为6.95 t/hm2,呈现出西南部和东部高,东南部和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五种景观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壤蒙金型小二坡地>轻壤均质型小二坡地>粘壤均质型小低平地>砂壤蒙金型准缓岗>砂壤均质型准缓岗。(3)耕地管理因素较耕地自然属性因素更能解释县域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变异性,主控因素依次是灌溉保证率、氮肥施用量、耕地速效氮和耕地有机质,贡献率总计51%。耕地自然属性因素影响着不同景观间耕地生产能力的差异性,主控因素依次为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贡献率总计55%;不同景观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受耕地管理因素所主控,表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4)县域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时间变异性较大,空间分布格局明显:县域东南部和东北部变异性较大,在8%以上;县域西南部变异性较小,在5%以下。不同景观尺度间耕地生产能力变化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年际间的变化不因景观格局而有所差别。(5)灌溉保证率、氮肥施用量以及速效钾是县域尺度耕地生产能力时间变异性的主控因素,总共解释67.80%。不同景观尺度上耕地生产能力时间变异性的主控因素各不相同,但主要与灌溉保证率、氮肥施用量和钾肥施用量等的变化有关。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的发展,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农民居住条件的提高,逐步做出一系列关于扩大内需、推动民生、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战略决
<正>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大学毕业生被选派进了村官队伍中。从总体上来看,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农村社会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绿色节能理念,通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施工技术中的节能理念应用对我国的建筑行
随着中国现代化研究从综合的泛论到分部门分领域的专论和从全国整体到地方省区研究的扩展与深入,对各区域的现代化研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课题。国有林区是中国区域的重要
近些年来,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较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这对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目标极为不利。正是我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全程疼痛评估管理在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JCI标准的理念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全程疼痛
生产率是衡量生猪业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它的提高是生猪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养殖农户持续增收的基础与保障。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生产率
古代文学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我们熟知的楚骚、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独
近代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引发了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近代建筑的传播使近代经济观念发生了变化 ,由传统的视建筑为消费而限制建筑发展的观念转化为视建筑为重要产业要积
包括广西在内的西部地区,在中国版图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片神奇的土地,资源富饶,文化瑰丽。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