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仿生集群运动模拟与控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集群运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倍受关注,其中蕴含了复杂的流体力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机制,对生物集群行为的物理机理分析及仿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变形体动力学、浸没边界法及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数值研究了包含两个或多个波状运动翼型系统的自主运动问题,并对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进行了主动控制。本文的结果对鱼类的集群游动有一定启示,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变形体-流体相互作用环境的强化学习控制程序。运用子迭代方法提高了流固耦合模拟程序的稳定性,并对程序进行了验证。通过进程通讯的方法实现了变形体-流体求解和算法迭代的独立开发和分布式运行,保证了算法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高效性。(2)研究了两个串联排列的运动能力不同的波状运动翼型自主推进问题。考察频率比和振幅比两个参数对集群运动模态和推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仅通过流动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系统就能够形成稳定的集群推进,或由于运能性能的差异发生分离或碰撞。在稳定结构中,发现了两种典型的模态,分别为两者之间的间距接近常数(稳定位置模态)或呈周期性变化(稳定周期模态)。计算得到了模态分布的相图,由于波状运动翼型自主推进模型更接近真实鱼类游动,其分离模态和稳定模态的边界也更为真实。在稳定位置模态中,观察到了典型的快模态。水动力学分析表明,其中存在反向拖曳现象,即上游鱼体获得更大的水动力学优势。对于稳定周期模态,其巡航速度随频率比和振幅比乘积的变化是分段线性的。根据该分段线性尺度率关系,对集群推进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巡游速度分段线性增长斜率的理论依据,揭示了下游主导机制。(3)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研究了两个自主推进波状运动翼型中对下游鱼体施加主动控制的集群运动。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交互,智能体形成了基于相对位置信息、流动环境状态的决策系统,并对自身的拍动相位进行了主动控制,实现其自身游动效率的提升。在不需要完备的流动物理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模拟鱼体的视觉和侧线系统,实现对集群中个体的主动控制。根据不同输入参数和网络结构的训练结果,发现了两种典型的高效模态,分别为交错跟随模态和串联跟随模态。在两种模态下,智能鱼体通过与上游个体的尾迹涡结构相互作用,提升自身效率。控制结果与前人理论预测结果较为吻合。通过与理论模型的比较,揭示了集群中存在的水动力学优势。进而比较了不同输入参数和网络结构在算法性能的表现。结果表明,引入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和水动力学信息的输入可以有效提高算法的性能,而偏航信息的缺失影响了算法的稳定性。对强化学习算法在生物集群运动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说明了视觉、侧线系统及记忆信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4)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研究了自主推进集群运动的统一策略主动控制。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包含二至六个自主推进变形体集群中的全部个体施加主动控制。在该策略中,集群中的每个鱼体都希望获得水动力学优势。最终,形成了基于视觉和侧线信息的决策系统。对包含两个个体的系统的研究发现,系统自发地形成了两种典型的高效率模态,分别为并排推进模态和紧凑模态。在这两种模态下,每个鱼体表现得相对“公平”,集群中的个体都能从集群中获取水动力学优势,系统总体效率更优。对于包含更多个体的集群系统,其控制策略表现为多种高效模态的叠加。通过与实验和理论结果的比较,解释了集群中的水动力学作用和社会学机制,加深了对于生物集群的理解,并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和控制方案。该结果有效地解释了相关理论及实验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分歧,并为仿生集群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透氧膜反应器将氧气分离与催化反应整合在一起,在合成气制备、纯氧燃烧和水分解制氢等多个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透氧膜的甲烷部分氧化膜反应器使用空气作为氧源来制备合成气,不仅有效降低制氧成本,生成的合成气中不含氮气和NOx,避免了后续繁琐耗能的非目标产物除杂过程,且供氧方式温和又均匀,相比甲烷与氧气直接共混更为安全,降低了爆炸风险,有效避免局部过热造成膜和催化剂的损伤失活等问题。将甲烷部分氧化膜反
学位
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疲劳性能是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考量,两者均与晶粒尺寸密切相关。而晶粒尺寸梯度结构材料由于其较宽的晶粒尺寸范围,为研究尺寸相关的晶粒长大行为提供了理想模型试样。梯度结构金属材料在经历循环变形时,不同尺寸晶粒之间相互约束,有效地抑制了应变局域化,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试样的疲劳性能(应力疲劳性能和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了解梯度结构疲劳失效机制,对优化梯度结构分布,寻找最佳疲劳性能具有指导意
学位
马氏体耐热钢由于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低、抗疲劳能力好等优点,成为超超临界(USC)机组主蒸汽管道等的主要结构材料。提高USC机组蒸汽温度和压力这两个重要参数,是实现化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商用9-12%Cr耐热钢的使用温度限制了火电机组运行效率的提高。基于对更高服役温度的追求,我国成功开发出了有更加优异高温蠕变性能的新型9Cr3W3CoB马氏体耐热钢。然而,9Cr3W3Co
学位
体心立方(BCC)金属及合金具有高熔点、高强度及断裂韧性、良好的可焊接性及导热性等优点,是重要的工程用结构材料。BCC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有位错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随加载条件不同,两种变形机制相互竞争。一般来说,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下,BCC金属变形以位错滑移为主。但在低温和高应变速率下,BCC孪晶对塑性变形的贡献增加。因此,研究BCC金属及合金的孪生行为,对理解其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学位
遥感图像中包含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从遥感图像中了解这些信息对城市规划、地形图的制作和更新、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近年来,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图像的成像过程会受到距离、光照、地理位置、拍摄角度等影响,遥感图像中不同类别的物体可能会产生相似的视觉特征,同一类物体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存在不确定现象。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其高超的非线性表征能力,能从海
学位
焊接是高温合金部件在制造和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加工工艺。然而,由于传统的Ni沉淀强化高温合金在焊接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焊接热裂纹,因此传统Ni基沉淀强化高温合金往往被认为是不可焊的。沉淀强化型Co-Al-W基高温合金的各种特性表明该合金很有可能具备良好的焊接性,因此Co-Al-W基高温合金合金也有潜力成为一种兼具高温承温能力和优异的可焊性的新型高温合金焊接材料。但是目前针对Co-Al-W基高温合
学位
有机光电集成技术是未来信息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物理基础是分子尺度上的光电相互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发光技术(STML)将STM的超高空间分辨率与高灵敏的光学探测技术相结合,展现出了在单分子水平上探索光电现象和洞悉内在物理机制的前所未有的能力。实现基于STM的单分子电致发光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抑制由分子与金属衬底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引起的荧光猝灭效应。在STML研究中,通过物理脱耦
学位
随着航空涡轮发动机向高推重比和高流量比的方向不断发展,要求发动机的涡轮前进口温度不断提高,在高温合金叶片表面涂覆热障涂层是必然选择。热障涂层依靠最外层陶瓷层隔绝大部分热量,并借助金属过渡层将基体和陶瓷层粘结。金属粘结层是热障涂层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作为储铝层,为其表面保护性Al2O3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Al源,从而实现对高温合金基体的高温腐蚀防护。然而,高铝涂层与单晶合金基体间势必会因成分差异而
学位
2022年的河北中考化学既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又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课标”)进行命题的第一年。基于2022年课标,结合命题新政策,全面分析河北中考化学试题,并针对一些典型试题,研究学生的错误答案、剖析学生答错的原因,以梳理、总结出其对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的启示,如此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促进以素养为本的高质量化学教学走向常态。
期刊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其中,“创新性”是“四翼”考查要求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创新性试题是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及核心价值观念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对2023年高考全国卷生物学创新性试题进行分析,发现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彰显价值引领;注重联系回归教材,体现课标变化;深入考查重要概念,反映学科本质联系;关注创新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据此进一步探究创新性试题对教学的启示,以期更好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