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结构金属镍热稳定性及疲劳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疲劳性能是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考量,两者均与晶粒尺寸密切相关。而晶粒尺寸梯度结构材料由于其较宽的晶粒尺寸范围,为研究尺寸相关的晶粒长大行为提供了理想模型试样。梯度结构金属材料在经历循环变形时,不同尺寸晶粒之间相互约束,有效地抑制了应变局域化,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试样的疲劳性能(应力疲劳性能和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了解梯度结构疲劳失效机制,对优化梯度结构分布,寻找最佳疲劳性能具有指导意义(应力疲劳性能);探索梯度结构和梯度方向对不同尺寸晶粒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为设计合理的梯度结构来改善不同尺寸晶粒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本工作采用直流电沉积法,通过精确控制电流密度和添加剂浓度,在厚度高达2.5 mm的金属Ni中实现晶粒尺寸由4 μm至40 nm的梯度变化。基于梯度结构样品具有较宽晶粒尺寸范围的特性,本论文开发了一种准确、快速获取材料晶粒长大临界尺寸的方法。即在给定温度下,通过表征试样退火前后硬度变化可以快速确定晶粒长大临界尺寸。例如,在503 K退火3 h,晶粒不发生长大的临界硬度为3.82 GPa。基于纯Ni的Hall-Petch关系,该临界硬度值对应晶粒尺寸为~95 nm(即为晶粒长大临界尺寸,dc),该结果与TEM观察的值相当。并且通过改变退火条件(退火时间t和温度R),可快速获取多个晶粒长大临界尺寸,其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变化的动力学公式为dc=ktn(k=k0 exp(-Q/RT),k0和R均为常数。并由此获得了晶粒长大的时间指数n和激活能Q,分别为0.46和107.4 kJ/mol。此外,晶粒长大临界尺寸与梯度结构分布无关,进一步表明采用这一方法获取晶粒长大临界尺寸的可靠性。通过研究梯度结构金属Ni应力疲劳性能发现,随着梯度结构试样拉伸强度的提高,其疲劳强度由450 MPa增加至700 MPa,但疲劳比先由0.58增加至0.76,再下降至0.63。由此获得最佳的疲劳性能:疲劳强度为650 MPa,疲劳比为0.76。观察并统计样品截面滑移带平均高度随归一化距离x的变化关系发现,当样品截面硬度变化率发生改变时,其截面循环变形时存在应力集中较为严重的区域,该区域滑移带平均高度最大,裂纹在此处萌生。当样品截面硬度变化率保持恒定且为1时(硬度:2.30 GPa→3.40 GPa),截面滑移带分布广泛且均匀,不同位置滑移带平均高度保持恒定,循环变形局域化得到有效抑制,试样具有最优的疲劳性能。通过控制恒定应力强度因子幅值(ΔK)的三点弯曲疲劳实验,系统研究了梯度方向和梯度结构对不同尺寸晶粒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梯度结构样品的两种扩展方向分别为:裂纹由粗晶(coarse-grained)向纳米晶(nano-grained)扩展记为CG→NG,反之记为NG→CG。当晶粒尺寸小于50nm时,裂纹由CG→NG扩展时具有较低的裂纹扩展速率。这是由于裂纹在CG区扩展时形成的曲折扩展路径和粗糙断口表面,使得当裂纹进入NG区时,出现裂纹闭合现象,降低裂纹扩展的有效驱动力。晶粒尺寸在50nm~1 μm之间时,NG→CG梯度具有较低的裂纹扩展速率。这是由于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增大,易于发生钝化,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而晶粒在50 nm~1 μm区间内塑性区尺寸变化较大。当晶粒尺寸大于1μm时,具有平缓晶粒尺寸分布的梯度结构裂纹扩展速率较低,这是由于合理的梯度结构可优化裂纹尖端的应力场,使裂纹尖端应力分布更为均匀,从而提高样品的疲劳裂纹扩展阻力。
其他文献
当代的天文学观测数据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促使人们研究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1984年,科学家首次提出费米子之间可能存在由新玻色子诱导的新型长程相互作用。2006年科学家在非相对论情形下推导了费米子之间的新的相互作用势,并按照发生相互作用费米子的自旋极化情况及其相对运动情况将新的相互作用势分为16种,也被称为16种新奇自旋相互作用。费米子之间的新奇自旋相互作
学位
超级陶粲装置(Super Tau-Charm Facility,STCF)是我国计划中的新一代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质心对撞能量为2~7GeV,峰值亮度在0.5~1×1035cm-2s-1。STCF的能区为非微扰QCD和微扰QCD过渡区,可以开展非常广泛的物理课题研究,例如量子色动力学(QCD)、强子谱、精确测量电弱相互作用、味物理以及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由于极高的亮度,STCF对于粒子鉴别
学位
遥感水文模型是水文学与遥感学的交叉领域,既包括水循环要素遥感反演模型,也包括以水文过程模拟分析为对象的遥感水文模型。本文汇总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在水文方面应用成果,综述遥感水文模型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水文模型就一直是遥感水文的热点;中国在遥感水文研究兴起之时就与国际上同步,在遥感水文的概念认知、遥感与水文相结合的科学认识,以及遥感水文模型的研发应用等
期刊
自1995年来首次得到稀化气体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后,冷原子物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量子模拟的一个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纯净度高、易于操控的优势,可以用来研究凝聚态物理中的难题,特别是对于拓扑物态的构造和研究。其中,外尔半金属因其能带中外尔点结构具有奇异的拓扑性质成为近年来拓扑材料的研究热点,借助冷原子平台实验上构造能带上含有最少数目外尔点的的外尔半金属相,也成为了量子模拟拓扑物态这
学位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众多科研工作人员都致力于新材料的探索。量子自旋液体材料以及拓扑材料正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探寻量子自旋液体材料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在低自旋(S=1/2)且具有强阻挫效应的磁性系统中寻找。较低的自旋量子数会使体系中的自旋具有很强的量子涨落效应,阻挫效应则会进一步抑制自旋在低温下的有序。量子自旋液体态其自旋激发具有很独特的性质,例如具有费米面的自旋子(spinon,S=1/
学位
在外场作用的条件下,凝聚态体系可从能量最低的基态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在激发状态下,不同准粒子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涉及不同时间尺度的超快过程。所以,研究激发态动力学过程不仅需要从时间、空间、能量和动量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描述,还需要理解不同准粒子之间的动态耦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基态的研究已有非常成熟的发展,但是对于激发态,特别是多体效应下的激发态研究,大多还限定在静态模拟的阶段。本论文中,我们将
学位
铝及其合金具有质轻、比强度高、导热导电性和耐磨耐蚀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和电缆导线等领域应用广泛。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对铝合金的服役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用适当的合金设计方法与合金制备工艺实现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有效控制,突破传统铝合金的性能瓶颈是铝合金材料加工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长期以来,其在铝合金上的应用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迄今为止,稀土在
学位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是一种把磁性颗粒分散在高分子弹性基体中形成的新型智能材料。MRE利用高弹态基体替换了传统的液态基体,因此MRE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的力学性能。由于内部的磁性颗粒可以在外加磁场下产生相互作用,MRE的力学性能如储能模量等可以随磁场发生改变,这被称作磁流变效应。由于MRE具有这种独特的力学特性,它吸引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被
学位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作为药物施用,包括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肺吸入和口服给药。纳米颗粒作为治疗癌症的有效靶向策略,已被作为活性剂和纳米载体而发展。近几年来,基于二氧化硅氧化物、碳、纳米晶体、金属氧化物、聚合物、脂类、量子点,树状大分子以及各种新开发的材料,各种纳米颗粒得到了发展。纳米颗粒的形状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有几种非正式的名称,如纳米星、纳米棒、纳米颗粒、纳米花、纳米纤维、纳米盒、纳
学位
透氧膜反应器将氧气分离与催化反应整合在一起,在合成气制备、纯氧燃烧和水分解制氢等多个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透氧膜的甲烷部分氧化膜反应器使用空气作为氧源来制备合成气,不仅有效降低制氧成本,生成的合成气中不含氮气和NOx,避免了后续繁琐耗能的非目标产物除杂过程,且供氧方式温和又均匀,相比甲烷与氧气直接共混更为安全,降低了爆炸风险,有效避免局部过热造成膜和催化剂的损伤失活等问题。将甲烷部分氧化膜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