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性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是在社会大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是基于传统小流域治理基础上,结合景观营造、生态恢复和旅游开发等策略,创造景观性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小流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功能。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景观性的小流域治理研究背景,总结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现状,深入研究小流域治理进展、措施、模式和功能,分析成功案例,总结治理经验,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总结景观性的小流域治理相关理论;第三章,对小流域治理趋势分析;第四章,以南靖土楼水乡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分析景区小流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景观性治理的必要性,提出具体景观性的治理措施;第五章,景观性的小流域治理方法探讨,分析研究景观性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总结景观性的治理模式;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经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 (1)总结出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进展及景观性的小流域治理相关理论。 (2)分析小流域治理发展趋势,认为风景区和城郊小流域急需景观性的治理。 (3)以南靖土楼水乡为例,进行小流域景观性的治理实践研究。分析景区目前的存在环境问题和旅游现状,提出景观性的治理策略,总结出符合南靖土楼水乡的治理模式。 (4)在理论基础和案例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景观性的小流域治理模式。通过分析传统小流域治理缺陷,提出景观性的治理理念、治理策略、治理措施与模式。并与传统治理模式对比,得出景观性治理具有更大优越性,从而使景观性的治理模式更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