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对毛竹林结构的研究侧重非空间结构,近年来开始关注毛竹林空间结构的研究,但也只注重静态特征分析,而对毛竹林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少见报道。本文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2014年6期调查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谱分析方法和空间结构指数,研究毛竹林活竹株数生长周期和空间结构动态变化周期,分析林分平均竞争指数、林分年龄隔离度和林分聚集指数与活竹株数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毛竹林的生长周期及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规律,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区内设置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调查方法,测量样地内每株毛竹的三维坐标(X,Y,Z)和胸径、竹高、枝下高、冠幅、生长状态等调查因子,连续观测6年。结果表明:(1)毛竹林的年龄范围较宽,为1~19年;年龄多样性随时间增加;各年龄毛竹株数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1998年、2004年、2010年生的毛竹株数较多;(2)谱分析表明毛竹林林分活竹株数变化没有周期性,而不同出笋年份活竹株数生长存在大小年的2年周期和6年周期,3年周期不明显;(3)林分空间结构的谱分析表明,毛竹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的周期性不明显;(4)不同出笋年份活竹总竞争指数动态变化的谱分析表明存在明显的2年周期和6年周期;不同出笋年份活竹平均竞争指数动态变化存在2年周期,不同出笋年份活竹平均年龄隔离度和不同出笋年份活竹平均聚集指数动态变化的周期性不明显;(5)2009~2014年,林分平均竞争指数表现为毛竹大年时大,小年时小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增加,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和活竹株数均呈现与毛竹大小年变化一致的趋势。林分平均竞争指数与活竹株数存在密切的关系,R2=0.8430。林分聚集指数总体表现下降的趋势,且聚集指数均小于1,呈聚集分布。林分聚集指数与活竹株数有密切的关系,R2=0.8598。林分年龄隔离度随时间的增加表现为缓慢上升的趋势。林分年龄隔离度与活竹株数的相关性(R2=0.7089)低于林分平均竞争指数、林分聚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