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纤毛虫体内有单细胞真核绿藻共生,这个现象是进化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特殊生物学现象。纤毛虫-真核绿藻共生体的生物学意义已经明确即宿主与共生绿藻为互利共生,但该类共生体的起源时间及进化机制目前仍未阐明。绿草履虫具备在实验室易培养和无性分裂繁殖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重要模式生物。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本实验室在我国西部地区采集到的一株绿草履虫及其共生单细胞绿藻进行了以下实验工作: 首先挑单只绿草履虫个体培养建立绿草履虫中国品系单克隆无性繁殖系。为探索绿草履虫中国品系的系统发生地位,克隆了绿草履虫中国品系4种核基因(ITS1-ITS2-28S rDNA,组蛋白H4基因,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基因及ATP依赖性RNA解旋酶基因)和线粒体COI基因,基于这些分子数据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从世界不同地区采集的绿草履虫并没有按照采集地地理位置的远近而产生地理特异性集群,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绿草履虫形成的包囊通过空气流动而扩散。 另外,为探讨绿草履虫中国品系共生绿藻的系统发生地位,首先把共生绿藻从绿草履虫体内提取和纯化,然后采用本实验室改良的方法提取和纯化共生绿藻总 DNA。在此基础上,扩增绿草履虫中国品系共生绿藻核18S rDNA序列及4种叶绿体基因(chlB基因、rbcl基因、16S rDNA及23S rDNA)部分序列。PCR产物经分子克隆后测序,获得的19个18S rDNA克隆序列中有不含内含子、含有1个内含子和含有2个内含子这3种类型;在基于18S rDNA序列重建的系统发生树中绿草履虫中国品系共生绿藻的19个克隆序列并未聚为一支,其中有13个克隆属于共球藻纲(Trebouxiophyceae),而其他6个克隆位于绿藻纲(Chlorophyceae)支系,这个现象揭示了绿草履虫中国品系体内共生绿藻可能有多种起源。基于绿藻叶绿体基因重建的系统发生树均显示了绿草履虫中国品系共生绿藻与小球藻属(genus Chlorolla)亲缘关系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