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后长期业绩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发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尤其是美国上市公司主要的再融资方式,而运用在我国证券市场始于1998年。增发新股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但是,国外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增发后长期业绩出现了恶化的趋势,这种现象是如此的奇怪,被称为“长期业绩之谜”,对这种现象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解释。本文通过研究我国1999-2002年间实施增发的66家上市公司增发后的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后的业绩不管是与整个市场相比,还是与控制公司相比,都出现了长期恶化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本文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即“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价值高估假说”,前者认为是由于增发融资成功后自由现金流量增加导致的代理问题,后者则认为是由于上市公司在增发前美化或高估了公司的会计业绩,实证结果支持“价值高估假说”,即长期业绩恶化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上市公司在增发前美化或高估了公司的会计业绩。 第一章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即增发在我国的历史和增发政策的演变,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第二章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后长期业绩的文献回顾。主要对国内外迄今为止有关上市公司增发后长期业绩的主要实证研究文献做了综述,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评价。第三章基本理论和研究假设。主要阐述了上市公司增发后长期业绩下滑的理论解释,即“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价值高估假说”,作为进行研究设计的基础。并在这两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本文所要验证的三个假设。 第四章研究设计。阐述了本研究所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统计工具、研究所需的资料来源、样本的选择过程,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的衡量指标,研究的模型及其变量的设置。 第五章上市公司增发后长期业绩下降的时间序列分析。该部分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考察了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长期会计业绩和增发后的长期市场业绩,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后长期业绩出现了显著恶化,而且并不能由行业和规模来解释,有公司自身的特征。 第六章上市公司增发后会计业绩下降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首先,列示了上市公司增发后会计业绩下降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同时,从该角度对上市公司增发后市场业绩的下滑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其次,概括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探讨完善我国增发制度的启示与建议并指出了研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1.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勇于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不断翻新会给学生—种新鲜感,一种意外乃至一种惊喜,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在教学中,
我国聋校现行的语文教材强调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教材注重了生活化、实用性,在补偿听障能力方面取得了可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由于盈余管理(“有目的地干扰外部财务报告的过程,该行为以获得个体利益为目的”,Schipper 1989)可能会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影响资本市场相关利益者的投资和决策,从而影响资本市场
虽然我国GDP连年增长,但从总体上看,上市公司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就迫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问题。尤其经历三年大熊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IPO盈利预测不实的问题由来已久。许多IPO公司的盈利预测值与实际实现的利润值相去甚远,盈利预测不但没有起到正确引导投资行为信号的作用,反而成为损害投资者
着重指出:改变过去课程实施中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权分离带来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是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无论管理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频繁发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事件,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及他们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和注册会计师的信任,进而严重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20
近年来,旋转机械化正朝着大型化和高速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转子的工作速度也明显提升,想要达到平衡要求难度更大,本文研究飞机发动机整机平衡相关问题,从飞机发动机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