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结构比较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10年代是传统女装向现代女装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女装的造型和结构清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战争、经济、教育、文化变迁等主客观因素也影响了中西女装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以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服装品类为研究对象,将女装这一大的范畴分为内衣、连属服装、分体服装、裤装等品类,并从中选取肚兜与紧身胸衣、袍服与连衣裙、袄裙与套装、中国传统女裤与西方女裤等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文章梳理了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发展的社会背景、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下的整体服装文化特征。通过对大量的实物进行测量、分析,归纳总结了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各品类的发展过程、服装形制、结构特点、以及服装结构中包含的技术美。每一章节最后分析比较了中西方女装结构相似性与差异性,多角度探讨影响双方女装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文中选取《Patterns of Fashion2》中的成衣进行复制,深入剖析了西方结构背后的真实动机,形成关于现代女装发展过渡时期中西方结构本质特征的基本理论体系。研究发现,整个20世纪10年代的中国女装基本为十字型整一平面结构,西方女装为曲线分片立体结构。战争期间,中西方女装相互借鉴,中国女装造型趋于窄身曲线形,西方女装则向直线形发展,但二者结构本质基本未发生变化。通过对中西方服装裁剪方式、关键部位结构的理性考量及开合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中体会中西方女装结构中的智慧。本研究基本达到对20世纪10年代中西女装追本溯源、知己知彼,明晰中西方女装结构根本差异的目的。望对中西女装比较系统提供理论部分的补充,同时也希望为传统服装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正>患者,女,39岁,职业为保姆,广西北通镇人,因左胸部闷痛1个月于2015年12月11日入院。呈阵发性发作,可放射至左肩胛部,夜间长久左侧卧位时即感气紧,平卧位后可缓解;无恶寒、
对可信计算的关键技术、可信计算平台及虚拟可信计算平台框架设计思路进行介绍,阐述了Xen虚拟机架构,最后对虚拟可信计算平台框架的实现进行了论述。
基于对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探索实践,本文论述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探讨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其编制的基本原则,介绍了环境工程
对傣族的谷物起源神话、季节起源神话和耕作神话进行较详细的记录和比较,分析了谷物神话与傣族农业祭祀的关系。
<正>9月18日下午,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教授应邀为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主办的新闻学茶座主讲"两岸媒体的‘同’与‘异’"。陈教授是台湾研究界的元老之一,在海峡两
计算机联锁系统具有的优势性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应用成为必然。文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特点,然后就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的巩固,城市居民的生活网络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的分化更加明显。根据吉登斯的时空分区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区域中,人们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及C反应蛋白(CRP)的意义。方法 5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外周血TM、CRP水
抗战后期,桂林沦陷在即,大批文化界民主人士转移桂东,充分利用当地的群众基础,争取地方官员支持,在中共广西省工委及广西其它地方民主人士的帮助下,会同当地文化界人士共同开展抗日
【目的】以用户感知价值视角,构建一套集"用户、信息技术、医院服务人员"于一体的交互影响式医疗信息服务评价体系。【方法】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统计指标成分占比和实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