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是甘肃第二大主产道地药材,其主栽品种为蒙古黄芪。本文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移栽后对其生长发育动态、干物质积累的研究,系统划分了移栽生育期。通过比较种苗分级对黄芪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种苗选择的标准。并根据不同采收时期黄芪的外观质量、商品等级、产量品质等因子,确定黄芪的最佳采收期,研究结果如下:1.种苗分级移栽对黄芪地上部分生长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大苗处理地上茎叶的整个生育期较中小苗处理提前15-20d,且呈现前期生长较快而后期较慢的趋势,小苗处理前期生长慢而后期较快,中苗处理地上生长最差;株高、茎粗、茎分枝、叶面积生长速度均不相同,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也略有差异;黄芪地上干物质积累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至采收时,大中小苗三处理地上干物质平均量分别为4.19 g、2.49 g、5.7 g,差异不显著;相比大苗和小苗处理地上茎叶生长较好。2.种苗分级移栽对黄芪根系生长动态影响。黄芪地下根茎的生长主要从7月下旬(移栽后110d左右)开始,且前期以根茎伸长生长为主,后期(移栽142d后左右)以根茎的增粗为主。小苗的主根直径增粗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最终达12.07mm;黄芪地下根部干物质积累以小苗处理最多,至采收时达23.28g,较大苗和中苗处理分别高22.04%、58.55%,与大苗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与中苗处理成极显著差异水平,且三处理地下干物质积累均为拟合良好的三次多项生长曲线;在侧根的整个形成发育过程中,以小苗处理最好,至采收时侧根数达2.78个,较大苗和中苗的1.89个和0.67个分别多出0.89个和2.11个。3.种苗分级移栽对黄芪生殖生长发育动态影响。黄芪花序为无限花序,花果期较长,般在6-8月。结果表明,种苗分级移栽处理的黄芪生殖生长发育时间不同,其开花结果的时期也差异较大。大苗处理的整个生殖生育期较中小苗提前10d左右;在整个生殖生长过程中,大苗处理生长最好,结荚率最高,荚果明显高于其他两处理,荚数最大达14.78个,籽粒数达66.78粒,花序干重和籽粒产量也最大,分别为0.034g和0.58g。小苗次之,中苗最差。4.二年生移栽黄芪生育期划分。根据黄芪根、茎、叶、花、果实五大器官生长发育动态特征,及各器官干重占生物总量的百分比变化特点,将移栽二年生黄芪的生长发育周期划分为移栽幼苗生长期(4月2日-6月14日)、现蕾开花期(6月14日-7月30日)、根茎伸长期(7月7日-9月18日)、果实成熟期(7月30日-8月22日)、根茎增粗期(9月18日-11月2日)五个时期。5.种苗分级对黄芪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种苗分级移栽对黄芪的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小苗移栽的产量最高,达13505.85 kg/hm2,分别较大中苗处理增产15.25%和57.45%,与中苗处理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从经济效益来看,中苗处理最低,仅为6896.73元/hm2,与其他两处理成极显著差异水平,大、小苗处理经济效益分别为13735.49元/hm2、和16207.02元/hm2,可见,小苗移栽的黄芪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6.采收期对黄芪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不同采收期对移栽二年生黄芪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以秋季11月中旬采收的黄芪最好,产量最高,达15916.74kg/hm2,与其他采收期产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二年生黄芪总收益也以11月中旬采收最高,为21538.54元/hm2,其中一级产品率高达60%;春季采收中以3月中旬经济效益最高,为12514.4元/hm2。因此,秋季11月中旬为二年生黄芪的最佳经济效益采收期。另外,移栽三年生蒙古黄芪秋季采挖时均有柴质化现象,质地疏松,腐朽严重,产量较低,以10月中旬采收的产量最高,为12057.08 kg/hm2。7.采收期对移栽二年生黄芪品质影响。移栽二年生黄芪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大多达不到药典规定,总灰分在5.53%-6.34%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在1.23%-1.90%之间,水溶性浸出物在8.46%-10.19%之间;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显示,以休眠期(秋季11月中旬)和萌动期(春季3月末)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082%和0.085%,较药典标准的0.04%高出1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