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管片数字化预拼装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建设的发展使施工进程不断加速,但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结构建设,都会涉及到很多安全问题,因此结构构件的安全有效应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盾构隧道施工中,作为主要支护构件,盾构管片的有效安装成为隧道施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按照以往的方式,管片构件在构件厂生产出来以后会进行现场的实体预拼装,并进行管片各参数测量,待达到生产标准的构件才会被用于盾构施工中,但此法耗费资源较大,费时费力且拼装低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了先进的扫描仪器,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及配套设备来进行管片的三维扫描,以期解决上述问题,并将其合理应用于管片预拼装阶段的研究中。主要获得的结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传统意义上的盾构管片实体预拼装现场试验,是将构件厂生产出来的管片进行现场人工拼装作业,但是管片作为一种重量级的构件,在进行塔吊转运以及拼装放置、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等方面都需要谨之慎之,本文为了构件检测效率的提升以及解决上述安全问题提出了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运用于管片扫描上,并依托实体工程的盾构隧道管片,通过进行扫描方案设计,设计了合理的扫描站点布设方式,运用天宝TX8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管片的封顶块、标准块、邻接块进行设站扫描试验,得到合理的扫描点云数据,为后续工作做准备。(2)先得到点云数据结果,再预处理点云数据,初步得到管片的模型,使用TX8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用软件Realworks进行了点云数据的一系列处理工作,最终得到预处理后的模型以供参考运用。(3)为了验证扫描技术运用于管片扫描上的可行性,文中还进行了管片现场的实体预拼装试验,并以一块标准块管片为例进行单块管片参数的测量,得到现场测量数据结果,以期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对比,验证此项技术是否可行。(4)在得到实体预拼装管片参数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将Realworks软件建立的管片点云模型在3Dreshaper软件中进行曲面重构,建立曲面模型,得到管片实际扫描的数字化预拼装数据结果,与实体预拼装现场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完成扫描可行性研究应用。
其他文献
纳米硅灰是一种综合了纳米材料与矿物掺和料共同优点的掺和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纳米硅灰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等优点。但是,其目前的成本较高,且相关研究时间较短,其对混凝土不同力学性能之间关系影响与构件性能影响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纳米硅灰混凝土不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与纳米硅灰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验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三种不同强度等级、三
彩绘文物数量众多、色彩绚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极高的科研价值。彩绘文物表面丰富的色彩是其主要特点,然而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表面会出现褪色、颜色层脱落等情况。因此,急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彩绘文物色彩修复提供帮助。传统分析方法具有二次损伤,局部检测的缺点,而高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颜料识别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绘画技法,画家经常会使用多种颜料混
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蒸压加气混凝土(ALC)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研究装配式ALC用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传质特性,对评价其热湿物性、蓄热储湿能力、建立围护结构的热湿耦合迁移模型、预测墙体霉菌滋生风险、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总结分析,对ALC墙体热湿传递理论进行分析,以温度与相对湿度为驱动势,考虑湿迁移与热迁移相互作用建立ALC一维瞬态热湿耦
高温烟气会直接导致隧道结构损毁,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竖井自然排烟是隧道烟气治理的有效方法,竖井可以将火灾烟气通过烟囱效应的驱动力排出隧道,为人员逃生争取时间,因此对隧道竖井自然通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竖井结构和阻塞比对隧道竖井排烟效率和排烟特性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旨在优化实际隧道竖井结构达到较佳的火灾烟气治理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比分析了不同竖井结构优化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有效降低了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成本和时间周期,提高了数据精度。然而随着大规模三维空间数据的不断积累,三维空间数据如何在B/S下高效地发布、传输、可视化和分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WebGL与Web开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三维可视化框架,Cesium作为目前性能优异的三维可视化框架之一,它能够在三维虚拟地球场景中添加丰富多样的地理要素。C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朝各代遗留大量的文化瑰宝,其中,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宝藏,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早期的古建筑信息主要以文字、绘图、拍照等方式进行存储,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成熟,大量的古建筑表面信息以三维点云等形式进行留存。中国古建筑的大木结构极具特色,各个构件是组成古建筑主体的基本单位,如何从三维点云中对古建筑构件进行分类是实现大木结构高效率建模的关键步骤。点云数据分类主要有传统的分类算法和机
热轧高强钢具有节能减排、缩减成本的效益,但在轧制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氧化铁皮,造成环境污染和产品表面缺陷。为提高热轧高强钢表面质量,解决表面氧化层脱落掉粉问题,本文以700XL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热轧并结合现场工艺制度,通过SEM、EBSD、EPMA、XRD等检测手段来研究氧化层组织结构转变和脱落掉粉问题,以实现对其氧化铁皮的控制,为现场生产提供指导。论文研究结果表明:700XL钢在850℃以下时,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NOx传感器正是汽车尾气净化的重要器件。目前柴油机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净化尾气,NOx传感器作为SCR后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对尾气里的氮氧化物进行浓度监测并进行反馈,从而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以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目的。本文在了解NOx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NOx传感器标定系统,该系
Ni-Al涂层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以及良好的高温性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其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较差以及氧化皮容易剥落限制了其应用。Cr合金化Ni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其高温强度、抗高温氧化等性能不足的短板,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很有希望的高温涂层材料。本文中采用高频感应辅助燃烧合成技术(HFIHCS),在5CrNiMo模具钢基体表面原位制备了Ni-Al-Cr系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对Ni
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改变,人类对位置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基本满足了人类在室外的位置需求。但是,在室内、隧道等遮蔽环境下,GNSS卫星信号受到障碍物的遮掩,难以实现定位。因此,为了满足人类在室内环境下的位置需求,相关学者对电磁波、光、声音等传感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近些年,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蓝牙、超宽带、WIFI等室内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