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结构相关论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朝各代遗留大量的文化瑰宝,其中,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宝藏,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早期的古建筑信息主要以......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肆辑中刊载了高天、段智钧博士的《平顺龙门寺大殿大木结构用尺与用材探讨》一文,试图基于2001年的测绘成......
徽州建筑大木结构在穿斗结构基础上,吸收了抬梁结构的元素.文章首先分析了徽州建筑大木结构的穿斗插梁式、穿斗插额式、穿斗减柱式......
木结构产业是当下不少公司追逐的业务增长点。这既与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相契合,也与当前人们绿色消费理念增强所呈现的巨大市场......
文章基于故宫西华门城楼实测数据,针对其庑殿顶屋架部分的大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宋《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及......
本文在系统调查了故宫西华门城楼后,重点对其庑殿顶大木结构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西华门城楼庑殿顶包括主要构架特点、举架、推山、用......
本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578334)“基于传统营造技艺抢救整理的我国穿斗架分类区系传承研究”的子课题。本论文......
本文通过总结反思历次勘探故宫钦安殿大木结构的实测资料及2013年补充测绘数据,尝试回归原始建筑尺度设计,从建筑比例的角度解读古......
本文根据军机处的实际测绘与调研,绘制军机处第一手建筑图纸,为军机处的保护修缮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故宫东华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为期两年的修缮过程,使我们对东华门城楼庑殿顶的木结构有了清晰完整的概念。本文对于东华门城......
苏鲁豫皖交界圈位于四省交界地带,受历史因素和区域环境的影响,这片区域内散布着大量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和营造工艺。通过大量文献......
以柳林县明清中街三全泰药店旧址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沿革及建筑形制进行概述,并基于建筑的平面开间和屋面步架数据,对其大木尺度......
四川地区的传统建筑大木结构和风格在明末清初发生了变化。究其原因,是长期战乱导致经济凋敝、材料匮乏。由于建筑材料的不足,原来......
岭南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较为成熟的一个子系,既吸收了北方建筑技术和制度,又保留了地方建筑的一些特征。对岭南古代建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大殿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境内,为四川地区少数现存元代木构建筑之一。大殿在柱梁体系与科棋形制等......
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经过多次毁坏,后又多次重建,现存为明代建筑。从勘察测绘中能够发现,保......
本文在王璞子、傅熹年先生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太和殿纪事》所记载的大木尺寸,详细测量、分析太和殿木结构的现状尺寸,得出以......
本论文在大量实地调研和对传统大木匠师访谈的基础上,对浙江地区现存匠师的营造经验、技艺与做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录、整理与分......
硬山是古代五种屋顶形式之一,也是这些屋顶形式中较晚出现的一种,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制砖技术的发......
一提到中国古建筑,榫卯结构的形式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使用这种建筑形式了,而今它在国内外的建筑界都产生了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