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患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进行寄生虫、真菌检查、虾池水质分析、细菌分离、以及组织病理观察,证实寄生虫、真菌、水质环境因素以及细菌不是导致白浊病的致病因子,通过调查发现该病多发生在体长0.8-3cm的幼虾中,而体长3cm以上的虾病症明显减轻,其中在水质分析时通过对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发病和健康育苗池以及发病和健康大棚培育土池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化学耗氧量、可溶性磷酸盐进行测定,结果这些水质因子在发病池和健康池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白浊病虾进行细菌分离检查,没有分离到细菌;经组织病理观察病虾组织中存在大量病毒粒子;在病毒负染观察实验中也见到了病毒颗粒,将病虾白浊组织以口服方式感染健康虾,健康虾出现与自然虾一样的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与自然感染病虾相近,结合组织病理观察表明病毒是罗氏沼虾白浊病的病因.病虾的显微和亚显微组织病理观察可见病虾腹部的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存在嗜碱性包涵体,肝胰腺、血细胞、心脏和鳃组织细胞胞浆内也有嗜碱性包涵体,包涵体内有大量以晶格状排列、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球状病毒颗粒,直径为(23.6±3.8)nm(n=40).在包涵体外的胞浆内,尤其在白浊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也分布有大量病毒.心脏和鳃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肌肉组织、肝胰腺、血细胞除变性外还出现坏死,生理功能减弱,尤其血细胞坏死,输送O<,2>功能丧失,最终导致患病罗氏沼虾死亡;肌肉组织病变尤为严重,肌肉白浊症状是肌肉组织变性坏死的结果.通过与健康虾SDS-PAGE对照电泳,显示病毒结构多肽是由一条肽链组成.采用离心和凝胶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提纯,用RNAse、DNAse以及地衣酚处理病毒核酸,证明病毒核酸是核糖核酸RNA,用S1核酸酶对病毒核酸进行消化处理,结果证明病毒核酸为ss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