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干预低血清低氧状态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肢体缺血坏死是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致残的主要原因,外科治疗即使有效的重建肢体血流,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反应也会加重组织损伤,术后患者肢体缺血反复发作也成为一大难题。骨骼肌纤维表面的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KMSCs)具有干细胞性质。当肢体发生缺血损伤后,附着在肌纤维表面静息的肌卫星细胞被激活,增殖和成肌性分化,与附近受损的肌纤维融合并且形成新的肌管修复损伤。因此,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损伤肌肉再生可能成为缺血肢体治疗的重要策略。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研究表明原花青素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少细胞凋亡,保护各种器官免受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然而,原花青素在肢体缺血中的作用及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原花青素对低血清低氧状态下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在肌肉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这可能为肢体缺血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方法:细胞部分:通过将人骨骼肌卫星细胞置于低氧(体积分数1%O2)、低血清(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环境中培养,从而模拟肢体缺血缺氧状态,以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2.5μg/ml或5μg/ml的原花青素作为实验组,于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在第0、1,2,3,4天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于第1天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5天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肌原性标志蛋白及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并在第3天免疫荧光染色,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后肌管形态。为进一步明确P38-MAPK信号通路在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用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干预骨骼肌卫星细胞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肌原性标志蛋白及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动物部分:根据经典文献方法,即双重结扎并离断左侧股动脉的起点和远端分叉处,构建单侧后肢缺血的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后肢缺血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12),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20mg/kg原花青素,取干预7天后小鼠的腓肠肌,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肌肉再生,并用显微镜计数再生肌纤维占所有肌纤维的比例。
  结果:低血清低氧状态下1,2,3,4天,不同质量浓度原花青素组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血清低氧第1天,不同质量浓度原花青素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血清低氧第1天,不同质量浓度原花青素组S期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血清低氧状态下第3,5天,不同质量浓度原花青素组肌原性标志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血清低氧状态下第3天,不同质量浓度原花青素组肌管形成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质量浓度原花青素组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低血清低氧第3天,原花青素组p-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P38-MAPK通路抑制剂组与原花青素+P38-MAPK通路抑制剂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小鼠下肢缺血第7天,原花青素组缺血腓肠肌每横断面积内中央核肌纤维/总肌纤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1.原花青素可促进低血清低氧状态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2.原花青素可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激活、肌原性标志蛋白表达和肌管形成,从而促进缺血损伤骨骼肌再生,修复受损肌纤维,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兔耳痤疮模型的建立,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症因子在痤疮皮损中的表达,拟初步探索p38MAPK/NF-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76例,根据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26例)和无感染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降钙素原、肝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资料,并且收集相关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
学位
目的:  基于《黄帝内经》“甘生脾”理论,我院儿科在临床上使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常获得满意效果。为探索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现选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虚泄泻幼鼠模型,通过与正常幼鼠进行比较,观察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和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运用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进行干预,分析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学位
目的:通过酒精诱导成功构建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证实酒精诱导的酒精性肝病大鼠合并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并探讨枳葛口服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各组20只,正常组给予蒸馏水1.0 mL/100g/d灌胃,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组以52%泸州老白干1.0 mL/100g/d灌胃,枳葛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模型组基础上间隔6-8小时后给予
学位
目的:本实验以胶原酶IV注射法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给予中药提取物忍冬苷药物干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干湿比重法检测脑水肿,测定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检测忍冬苷对大鼠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相关Caspase-3级联通路和Akt通路的影响,探讨忍冬苷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8月龄,体重约280-300g,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Group Sham)
学位
目的:免疫紊乱是导致胰腺炎患者转向重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免疫调控时机成为SAP治疗的重大问题。作为治疗SAP最常用的中药大黄对于不同免疫状态下的SAP均能应用吗?前期研究发现肠粘膜免疫系统在SAP的免疫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动态观察肠粘膜免疫系统致炎/抗炎因子、免疫细胞数量、体液免疫因子等变化情况,观察SAP大鼠的免疫动力学变化。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免疫状态下给予大黄及大黄游离蒽醌(FT
目的:目前,国内外对川产艳山姜果实的研究较少,应用比较局限。本论文旨在对川产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明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揭示艳山姜果实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的物质基础。对川产艳山姜果实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优选适合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对总黄酮进行提取、纯化的工艺研究,对艳山姜果实黄酮类成分进行初步鉴定与含量测定,揭示艳山姜果实黄酮类有效成分的物质基础,并为艳山姜果实的质量控制提
目的:  探讨茵陈四苓颗粒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以下4种干预手段干预急性肝衰竭大鼠,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病理组织、NF-κB、炎症因子以及生长因子来探讨此4种干预手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机制。  1、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提纯、传代,取第三代ADSCs用于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鉴定;以及用于E、F组
目的:通过建立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所致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三种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探讨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制备赶黄草总黄酮胶囊,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化学性肝损伤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提供依据。  方法:1.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170只SPF级KM小鼠,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对乙酰氨基酚(APAP)、酒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