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RS-1/PI3K/AKT通路探讨枳葛口服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酒精诱导成功构建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证实酒精诱导的酒精性肝病大鼠合并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并探讨枳葛口服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各组20只,正常组给予蒸馏水1.0 mL/100g/d灌胃,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组以52%泸州老白干1.0 mL/100g/d灌胃,枳葛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模型组基础上间隔6-8小时后给予不同剂量枳葛口服液0.25 mL/100g/d、0.5 mL/100g/d和1.0 mL/100g/d灌胃。各组大鼠每四周取尾静脉血ELisa法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并据此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HOMA-IS),持续处理12周后,随机处死模型组3只大鼠行 HE染色检测证实存在酒精性肝病,继续处理4周即持续处理16周后,末次给药12小时后禁食不禁饮,取空腹尾静脉血(ELisa法检测FBG、FINS)后灌胃50%葡萄糖,行口服葡萄糖耐糖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末次检测FBG、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证实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取肝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取肝脏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RS-1、PI3K、AKT、GLUT-2等IRS-1/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1.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 HE染色×400):正常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整齐规则,边界分明,呈放射状分布,未见明显脂滴,脂肪空泡等;模型组肝细胞结构排列紊乱,可见肝细胞明显肿大,边界模糊,细胞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泡性脂肪空泡;高剂量组肝细胞结构较整齐规则,大多接近正常组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可见少量微小脂肪空泡;与模型组相比较,中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有所改善,但差于高剂量组,肝细胞稍肿胀,可见散在脂肪空泡,边界稍模糊;低剂量组可见肝细胞肿大明显,结构不规则,散在大小不等脂肪空泡,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改善。2.各阶段各组大鼠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与正常组相比较,各阶段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数(FBG、FINS、HOMA-IR)明显升高,HOMA-IS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枳葛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数(FBG、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HOMA-IS显著升高(P<0.05);通过计算OGTT AUC可知,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OGTT AUC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枳葛口服液各剂量组OGTT AUC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3.各组大鼠肝脏IRS-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Western blotting对平均灰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IRS-1、PI3K、P-PI3K、AKT、P-AKT、GLU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枳葛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以上各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P<0.01或P<0.05),但中剂量组次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 PI3K、P-PI3K、AKT较前有所改善( P<0.01或P<0.05),GLUT-2、IRS-1、P-AKT无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法对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肝脏组织IRS-1、PI3K、P-PI3K、AKT、P-AKT、GLU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枳葛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肝脏组织内IRS-1、PI3K、P-PI3K、AKT、P-AKT、GLUT-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其中高、中剂量组最显著(P<0.01),低剂量次之(P<0.05)。
  结论:1.酒精能成功诱导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且酒精诱导的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合并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及对IRS-1/PI3K/AKT信号通路的改变;2.酒精能抑制IRS-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枳葛口服液可改善酒精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RS-1/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糖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后,观察细胞周期、克隆形成能力、细胞侵袭力和Hedgehog通路相关蛋白的改变,初步探索黄芩素是否通过Hedgehog/Gli通路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常规培育宫颈癌HeLa细胞,使用0、2、10和50μM浓度黄芩素处理 HeLa细胞,检测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
学位
目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HCN)是一个发现不久就受到广泛关注的基因家族系列,HCN通道的主要功能是编码超极化激活阳离子流(funny current,If),该电流在各个脏器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窦房结的电生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HCN通道由同源或非同源
泥炭藓湿地作为与大气主要温室气体CH_4和CO_2交换的重要“窗口”,其碳收支状况将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然而,目前亚热带亚高山不同覆被类型泥炭藓湿地的碳收支情况尚无定论。本研究以位于鄂西南典型的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为研究对象,用静态箱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对不同覆被类型的泥炭藓湿地CH_4、CO_2通量和温度、水位等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以探明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碳通量的交换特征以及
学位
目的:  对比HIV感染早期患者、艾滋病期患者及健康者三组人群肠黏膜内镜特征、组织病理学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HIV感染病程中肠黏膜损伤的动态变化过程。  方法:  入组的HIV早期感染者划定为A组、艾滋病期患者划定为B组、健康者划定为C组。用结肠镜直接观察三组人群肠黏膜损伤及病变情况,并采集所有入组人员的结肠黏膜组织,以光镜分析结肠黏膜的组织病
学位
目的:构建大鼠衰老模型,观察头顶一颗珠对衰老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心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头顶一颗珠对衰老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生成器可视分箱,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CON),衰老模型组(D-gal),头顶一颗珠低剂量组(TTM-L),头顶一颗珠中剂量组(TTM-M),头顶一颗珠高剂量组(TTM-H),每组10只。
学位
目的:观察目前已纳入我国医保目录的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和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基因1b型慢性HCV感染者后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同时分析两种方案对肝脏炎症指标(ALT、AST、GGT、TBIL)、肝脏纤维化指标(LSM、HA、LN、CⅣ、PCⅢ)以及血清IL-17、CXCL10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治疗前后血清IL-17、CXCL10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指标的相
学位
学位
目的:1、通过兔耳痤疮模型的建立,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症因子在痤疮皮损中的表达,拟初步探索p38MAPK/NF-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76例,根据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26例)和无感染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降钙素原、肝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资料,并且收集相关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
学位
目的:  基于《黄帝内经》“甘生脾”理论,我院儿科在临床上使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常获得满意效果。为探索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现选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虚泄泻幼鼠模型,通过与正常幼鼠进行比较,观察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和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运用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进行干预,分析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