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桥连的高三线态双极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器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因其体轻质薄、可弯曲折叠、自主发光、视角广、色彩鲜艳、对比度高等多方面的优点,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实现了商业化。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作为第三代明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近年来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它能够将三线态激子通过上转换形成可辐射发光的单线态激子,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在TADF器件中,为了避免寿命较长的三线态激子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实现更高的器件效率,所以一般采用主客体掺杂体系,在发光层中引入发挥固态溶剂作用的主体材料。有机电致发光主体材料在减弱浓度猝灭、三线态-三线态激子湮灭以及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提高反隙间窜越速率等方面发挥众多积极作用,因此,开发优异的主体材料和TADF发光材料同样重要。此外,在红、绿、蓝三原色当中,蓝色器件在效率以及稳定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器件的制备过程中,与使用真空蒸镀的方法相比,湿法制备器件以价格低廉、制备效率高、流程简单等众多优点受到大家的青睐。本文针对可用于湿法蓝色TADF器件的主体材料,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实现了对主体材料三线态能级的调控。以咔唑苯腈类化合物3CzBN为母核,在分子的中心苯环和受体单元氰基之间插入一个共轭苯桥,合成新的主体材料3CzPh CN和3CzPh CN-O-Cz。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表明,分子的LUMO轨道主要分布在氰基和与之相连的苯环上,这说明苯桥使分子的HOMO和LUMO轨道实现了更好的分离。同时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75℃、396℃,玻璃化转化温度分别为155℃、96℃。两个主体材料在甲苯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为407 nm、415 nm,与分子3CzBN相比分别有24 nm和16 nm的蓝移,由低温77 K磷光光谱测试计算可得两个分子的三线态能级分别为3.05 e V、3.01 e V。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分子的设计理念,引入共轭苯桥延长了分子内的吸电子基团骨架,重新分配了电子云,减弱了分子内电荷转移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分子的三线态能级。最后,分别以3CzPh CN和3CzPh CN-O-Cz为主体,5TCzBN和4TCzBN为客体制备了湿法蓝色TADF器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7.94 cd A-1,最大功率效率为11.27 lm W-1,最大外量子效率为7.73%。2、在分子3CzBN的给体单元咔唑和中心苯环之间引入三个共轭苯桥,在高温强碱环境下使用一步C-N偶联反应合成新的主体材料3Ph CzCN和3Ph CzCN-O-Cz。同时,通过与主体材料3CzPh CN和3CzPh CN-O-Cz进行对比,系统研究在不同位置引入不同个数的苯桥对分子性质以及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分子3Ph CzCN具有较大的刚性,且溶解性较差,通过外围咔唑的封装大大提高了主体材料的湿法成膜性。此外,在甲苯溶液中3Ph CzCN和3Ph CzCN-O-Cz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为412 nm和422 nm,与分子3CzBN相比分别有19 nm和9 nm的蓝移,证明苯环延长了给体骨架,有减弱分子内D-A相互作用的趋势。经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分子的HOMO轨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低温77 K磷光光谱测试得到两个分子的三线态能级均为2.85 e V,通过与3CzPh CN以及3CzPh CN-O-Cz相比,三线态能级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额外引入三个苯桥,在调节分子HOMO、LUMO轨道的同时,自身拥有较弱的给电子能力,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分子的三线态能级。以3Ph CzCN-O-Cz为主体,天蓝色5TCzBN、蓝色4TCzBN为客体制备了湿法TADF器件,最大电流效率为2.43 cd A-1,功率效率为1.09 lm W-1,外量子效率为1.0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有效削弱受体单元能更好地调控分子的三线态能级,实现更优异的器件性能。
其他文献
自从20世纪50年代,日盲紫外波段被发现以来,紫外探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且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和民用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紫外探测领域的优势逐渐凸显。目前一种新型碳点材料正投入研究,为了增强其在日盲紫外波段的光响应特性,本课题旨在通过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增强作用提升碳点的光响应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器件性能的作用。该方面的研究对于寻求具有优异性能的日盲紫外探测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意义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采用量子点材料作为发光层,应用到有机或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是一种新型的电致发光器件。同时,较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相比,QLED具备制备工艺简单、色纯度高、稳定性好、波长可调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发光二极管器件。QLED器件结构中通常采用有机无机层混合形式,其发光性能十分优异,亮度超过105 cd/m2,外量子效率(EQE)超过20%。然而,此类QLED器件中空穴
电子在半导体沟道内的输运难免产生碰撞和散射,限制了迁移速度、带来了能量耗散,是需要利用新概念和新工艺解决的瓶颈问题。通过制备特征尺寸小于电子在大气中平均自由程的真空态纳米间隙结构,电子在没有真空封装的条件下也能实现弹道输运,有效地提高了集成电路器件的工作频率、降低了功率损耗。对于这种新型的器件形式,在器件设计、电流调制机制和电路应用等方面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基于平面型背栅纳米间隙结构,对真空
微波光子滤波器是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系统的重要器件之一,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报道了很多基于光纤分立器件的微波光子滤波器,但由于具有体积大、调谐速率慢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近年来,集成微波光子滤波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其抑制比等性能仍有待于提高,而且同时能够实现带宽和频率调谐的研究较少。本文分别通过相位调制和强度调制的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基于可调谐微环谐振腔的微波光子带通滤波器,提出的
近些年,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这使得光调制器的研究向高速、大带宽、低损耗、尺寸紧凑的方向发展。PLZT电光薄膜是一种电光系数高、折射率大的压电陶瓷材料,具有设计和制备紧凑型高速电光调制器的潜力。本文使用PLZT电光薄膜结合硅波导和石墨烯电极,研究基于PLZT的新型波导电光调制型器件,重点进行器件的理论研究、性能分析、实验制备。传统微加工工艺中的刻蚀会对PLZT波导带来较大的损耗,制备的PLZT电光调制
表面等离激元由于其突破衍射极限及局域场增强等独特性质,已经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等离激元器件由于结构固定或调节方式有局限,难以满足如今对光场精确、动态控制的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等离激元光场的产生与动态调控的全新技术。电润湿技术是一种通过施加电压改变导电液体与固体间润湿性的技术。这种以液体为介质的调控方式可以有效缩短调节时间,提高调节效率,增强灵活性,同时调节过程可逆,稳定
随着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微型化、高集成化及多维化已经成为电子封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导电浆料在各种芯片及元器件组装和封装上应用广泛,不可替代。然而传统的导电银浆价格昂贵,且易发生电迁移现象,以致封装元器件的失效。铜粉价格低廉,导电性能较好,因此研究一款具有良好固化性能的铜基导电浆料,同时能满足喷印工艺需求,实现多维化封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铜粉为导电相,低熔点合金Sn-3Ag-0.5Cu粉作为
基于光学单边带的光矢量网络分析法因测试精度高,可以广泛用于光器件的振幅及延时响应测试,目前已实现了对许多光纤器件的高精度测量,但该技术对集成光子芯片的测试鲜有报道,尤其是较大的芯片插损、光源波长漂移、系统信噪比等因素都将影响芯片级的光矢量网络分析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测试误差甚至错误,因此研究芯片级的光矢量网络分析技术非常重要。本文首先构建了光矢网延时测试模型,搭建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并基于Lab V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向大功率、高集成度方向发展,传统电子封装材料的散热性能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特性,成为新一代电子封装材料研究的热点,但因金刚石和铜不润湿,导致两相界面结合弱,无法得到理想的高导热复合材料。本课题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和气压浸渗工艺,结合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和铜基体合金化方式引入碳化物界面层改善界面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
传统的真空电子器件普遍采用热阴极作为电子发射材料,但是热阴极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而以碳纳米管作为冷阴极发射材料具有可室温工作、启动快、发射电流密度大、可直接产生调制电流等优点。因此将碳纳米管应用到行波管中以实现器件的小型化、快启动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行波管的主要工作仍集中于对电子枪的电子光学设计研究或一些直流下的整管仿真计算,将实际冷阴极电子枪的发射情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