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计算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而随着半导体工艺已经逼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已经逐渐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急需开发具有全新原理的新一代信息功能器件,满足未来信息技术对于高密度、低能耗、非易失性等方面的要求。现代计算机普遍采用运算器和存储器分离的冯·诺依曼架构,数据在运算器和存储器之间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称为冯·诺依曼瓶颈)。因此,为突破现有计算机的发展瓶颈,一种将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计算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而随着半导体工艺已经逼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已经逐渐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急需开发具有全新原理的新一代信息功能器件,满足未来信息技术对于高密度、低能耗、非易失性等方面的要求。现代计算机普遍采用运算器和存储器分离的冯·诺依曼架构,数据在运算器和存储器之间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称为冯·诺依曼瓶颈)。因此,为突破现有计算机的发展瓶颈,一种将运算器与存储器结合(logic in memory)的非冯·诺依曼架构被提出来,这其中发展具有存储能力的非易失性逻辑器件成为关键问题。此外,人类大脑具有低功率、高效率的特点,受此启发,发展人工神经突触器件和类神经网络,将对实现类脑计算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论文中,我们在一种基于磁电耦合效应的新器件——忆耦器——的基础上,来探究其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布尔逻辑器件及类神经突触器件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基于忆耦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制备了忆耦器PMN-PT/TerfenolD,并研究了外磁场和电极化方向对忆耦器磁电耦合系数的调控。发现当外磁场不变时,翻转忆耦器电极化的方向,其磁电耦合系数发生反号,并且磁电耦合系数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对忆耦器反复施加正负电压脉冲,忆耦器的磁电耦合系数也随之反复变化。此外,当我们通过施加合适的电压脉冲时,可以将忆耦器的电极化部分翻转,此时,其磁电耦合系数也处于中间某一状态,并且该状态也能长时间保持。最终,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场在忆耦器中实现了4态和8态的连续变化,从而实现了基于忆耦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的多态存储。2.研究了基于忆耦器的布尔逻辑器件。制备了忆耦器Ni/PMN-PT/Ni,并通过选择合适的逻辑运算操控方法,实现了两个通用逻辑门——NAND和NOR。此外,制备了忆耦器FeGa/PMN-PT/FeGa,并通过控制忆耦器的初始值、器件两端的电场和读取信号的相位等四个变量,在单个忆耦器中实现了所有16个布尔逻辑的运算。3.研究了基于忆耦器的类神经突触器件。在忆耦器Ni/PMN-PT/Ni中,通过施加连续的脉冲电压,实现了突触可塑性中的长程增强和长程抑制过程,并且采用特殊设计的电压脉冲序列,在忆耦器中实现了脉冲时间依赖的可塑性(STDP)。基于上述结果,我们模拟了忆耦器阵列来验证基于忆耦器的神经网络的学习行为。
其他文献
拓扑材料由于其电子能带具有特殊的拓扑性质导致其具有奇异的物理性能。发现和研究拓扑材料的奇异物性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潜在的应用将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本文主要研究了最新发现的新型硫族化合物拓扑绝缘体和第二类外尔半金属的高压行为。通过高压原位电阻、霍尔系数、交流磁化率等低温输运性能的测量,并结合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上所进行的高压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对研究体系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
拓扑材料是近几年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电子结构的不同,拓扑电子材料可以分为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两大类。两者均存在拓扑保护的无能隙表面态,不同之处在于拓扑绝缘体的体态是全能隙的绝缘态,而拓扑半金属的体态在费米面附近存在零能隙的简并点或线。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拓扑半金属包括Dirac半金属,Weyl半金属,Nodal-line半金属以及具有三重简并度的“新费米子”等。本文主要通过第一性原理
量子自旋液体是指具有量子阻挫的磁性系统,在低温下形成的具有长程纠缠的量子态。该模型最初是在解决三角反铁磁格子的基态问题时提出;后来被认为是高温超导体的基态;目前,被认为是具有纠缠熵的拓扑序。关于量子自旋液体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理论上,量子自旋液体的出现打破了经典的朗道对称性破缺相变理论的范式,推进了强量子关联体系的研究,对于量子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上,利用量子自旋液体材料可以
理解非常规超导的微观配对机制是凝聚态物理主要挑战之一。自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被发现以来,虽然有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导致非常规超导的配对机制至今没有达成共识。这两类不同的超导体在相图,电子结构,磁性等方面都表现出共性。基于这些共性去统一理解非常规超导的配对机制,对发现和设计新的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反过来,基于统一的配对机制指导规则下发现的新超导材料如果被实验证实,将有助于我们
研究材料内的电子运动行为以及电子间相互作用是凝聚态物理的核心问题,为此,人们研发了不同的实验手段,比如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谱,中子散射以及一些与光散射相关的光谱学测量手段等等,这其中,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散射,特别是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得益于第三代同步辐射的运行以及机械工艺方面的进步,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实验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因而与之相关的实验手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保护染色体遗传信息完整性的重要作用,与细胞寿命、癌症的产生具有重要关联。G四联体(G4)DNA是富含G碱基的DNA形成的特殊折叠结构,广泛分布于端粒以及基因启动子等区域,与相关区域的功能具有密切关系,其结构与折叠过程尚有诸多不明确之处。G三联体(G-triplex)DNA结构为G4 DNA折叠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其分子结构和折叠过程尚未完全明了。本论
根据电子-电子之间库仑相互作用强度,可将物质分为弱关联电子体系和强关联电子体系。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电子-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强度与电子的动能可比拟或者会更大,而在弱关联电子体系中库仑相苴作用弱至可以忽略不计。强关联电子体系因为很强的库仑相互作用的存在,使其演生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如高温超导、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金属-莫特绝缘体转变、近藤效应、量子相变与量子临界、洪特金属、等等,不一而足,是凝聚态物理
信息功能材料作为信息时代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对科技进步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InAs/GaSb短周期超晶格的灵敏度高,响应快,效率高,涵盖波长范围广,作为新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中的核心器件,已成为该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此外,最近在若干磁性材料中发现的磁性斯格明子具有稳定性好、易操控、尺寸小的优点,是新型电子自旋磁性存储器材料的有力竞争者。本论文利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对InAs/GaSb超晶
非晶合金是由高粘性和非平衡态合金熔体快速冷却至室温制备的。非晶合金保持了液态原子排列长程无序,能量上处于亚稳态的特征。非晶合金长程有序的缺乏导致其磁晶各向异性的消失,所以非晶合金具有高磁弹耦合系数,其磁性能和磁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Fe基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在电力、催化、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磁性非晶合金结构非均匀性和磁性的关系以及磁性性能调控,包括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自旋电子学器件以其独特的电子自旋自由度、与现有半导体工艺的良好兼容性、低功耗、热稳定和较高的信噪比等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打破摩尔定律限制的高新科技产业,如何在这些器件中调控自旋,也成为目前人们广泛研究的热点方向。本论文中,我们以“基于纳米环状磁性隧道的器件和n-Si半导体中自旋流输运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充分结合目前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