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CaFe2As2的可能超导电性和生成对抗量子线路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_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非常规超导的微观配对机制是凝聚态物理主要挑战之一。自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被发现以来,虽然有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导致非常规超导的配对机制至今没有达成共识。这两类不同的超导体在相图,电子结构,磁性等方面都表现出共性。基于这些共性去统一理解非常规超导的配对机制,对发现和设计新的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反过来,基于统一的配对机制指导规则下发现的新超导材料如果被实验证实,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非常规超导的微观机理。本论文第一个工作基于现有的两类非常规超导体配对机制的理解下,预测六角CaFe2As2可能具有非常规超导电性。我们研究了 122六角体系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的磁性和电学性质,发现该体系与122四方格子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体系有类似的磁学和电学性质。其中122四方格子中包含了铁基超导体。我们预测在六角体系中,CaFe2As2通过掺杂也可能变成新的非常规超导体。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发现在两类体系中,铁基材料有最大的次近邻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次近邻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是导致铁基超导体母体化合物有C-型反铁磁基态和s-波超导态的原因。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六角体系中,CaFe2As2有很强的次近邻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这导致该材料处于强阻挫磁态。我们计算通过参杂之后,该材料可能处于时间反演对称破缺的d+id超导配对基态。六角铁基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去理解和验证非常规超导的原理,我们期望实验能够合成材料并发现超导电性。近几年来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引起了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热潮。机器学习是一种能够从数据中学习的算法。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深度学习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表达能力在很多应用中有着优异的表现,比如图像识别与生成、自然语言处理等。根据数据集中是否有标签,机器学习大致可以分为监督学习算法和非监督学习算法。监督学习是学习从输入变量到另一个输出变量的映射或者学习一个条件概率分布。而非监督学习的生成模型需要对训练数据的联合概率分布进行建模。生成模型除了能够处理分类和回归之外还能应用到更广泛的任务中,比如生成新的样本,进行密度估计等。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模型困难在于被建模的随机变量维度太高,这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量。本论文的第二个工作,我们尝试用量子计算去解决生成模型的计算挑战。根据玻恩对波函数概率的解释,我们知道量子力学具有天然的概率特性。用量子线路对经典数据建模,这样的生成模型充分利用了高维希尔伯特空间的强大表达能力和量子线路有效的直接抽样能力。我们称为量子线路玻恩机。然而因为在量子线路中我们无法得到波函数的表达式,使得量子线路玻恩机缺乏有效的基于梯度的训练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由量子线路生成器和经典的神经网络判别器组成的量子-经典混合的对抗训练框架。同时我们针对量子线路设计了一个代价函数对量子线路参数梯度的无偏估计。我们在Bars-and-Stripes数据集上成功地进行了数值模拟。我们的生成对抗量子线路模型能够在近期的含噪声的中型量子设备中运行。
其他文献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具有奇异的正常态性质和非常规超导电性,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高温超导机理仍然没有形成共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ARPES)是研究材料在动量空间中电子结构的直接和有力的工具,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运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Bi2Sr2Ca Cu2O8+(Bi2212)中电子结构随掺杂的演
在强光场辐照下,凝聚态量子材料中各种粒子及准粒子(例如光子、电子、声子、等离激元等)相互耦合,能够产生高度非线性的电子和光学行为,并可能伴随着新的量子态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基础科学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奇的物理现象从凝聚态物质中不断涌现,深入理解其激发态动力学过程已经成为光学、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中,我们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以三个研究课题为切入点,从第一
磁性斯格明子是一种具有拓扑保护的非平庸的自旋结构,其稳定性和丰富的动力学行为主要由其拓扑物理性质决定。目前在不同材料体系发现了尺寸不同的磁性斯格明子,其尺寸甚至可以小到几个纳米。单个磁性斯格明子可看成一个带有拓扑电荷的准粒子,具有粒子性,可以通过外场调控其生成、湮灭以及运动,且驱动磁性斯格明子运动所需电流密度比传统磁畴低5-6个数量级。这些特性使得磁性斯格明子可以作为信息存储单元,应用于“算盘型”
通往纳米科技革命的道路上离不开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纳米材料,如具有形状各向异性和丰富成分配比的磁性纳米晶体材料。这些磁性纳米材料有望在高密度磁存储介质、交换耦合的磁性复合物和相关纳米器件中获得应用。本博士论文的前两个工作,则分别针对磁性单质金属和合金纳米线,研究其制备方法、生长机制和磁性行为等。研究表明表面和界面的结构不连续和自旋的重取向会给磁性纳米线带来奇异的磁性性质,这非常有利于其在自旋电子学和
学位
自旋电子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对于物理学前沿理论的开拓与信息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自旋电子器件核心结构的磁性纳米多层膜体系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关注磁性薄膜体系中受表面界面等因素调控的磁畴结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兼容多种光源实现激发过程,同时对于表面信息更为敏感,因此成为了研究薄膜体系中磁畴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深紫外激光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得
对相与相变性质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量子相变,即体系在绝对零度以及热力学极限下由哈密顿量中参量改变所驱动的相变,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热相变的新奇性质。量子相变点附近特有的量子临界现象,使其对于关联电子体系的低温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至关重要。重费米子化合物作为存在局域磁矩与传导电子相互作用的一大类强关联电子系统,包含丰富的新奇量子相以及它们之间的量子相变和量子临界现象,是凝聚态
复杂系统中不同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组分局域性质的改变往往使得整体性质产生大的转变,网络对复杂系统的组分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结点和结点之间的连边,是研究各种复杂系统的理想工具。渗流相变是网络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标志着系统中相互作用连通分支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渗流相变作为几何相变一般不依赖于空间的度规,是统计物理中最简单的相变,对渗流相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物理学中众多的相关现象,如导电、
拓扑材料由于其电子能带具有特殊的拓扑性质导致其具有奇异的物理性能。发现和研究拓扑材料的奇异物性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潜在的应用将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本文主要研究了最新发现的新型硫族化合物拓扑绝缘体和第二类外尔半金属的高压行为。通过高压原位电阻、霍尔系数、交流磁化率等低温输运性能的测量,并结合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上所进行的高压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对研究体系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
拓扑材料是近几年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电子结构的不同,拓扑电子材料可以分为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两大类。两者均存在拓扑保护的无能隙表面态,不同之处在于拓扑绝缘体的体态是全能隙的绝缘态,而拓扑半金属的体态在费米面附近存在零能隙的简并点或线。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拓扑半金属包括Dirac半金属,Weyl半金属,Nodal-line半金属以及具有三重简并度的“新费米子”等。本文主要通过第一性原理
量子自旋液体是指具有量子阻挫的磁性系统,在低温下形成的具有长程纠缠的量子态。该模型最初是在解决三角反铁磁格子的基态问题时提出;后来被认为是高温超导体的基态;目前,被认为是具有纠缠熵的拓扑序。关于量子自旋液体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理论上,量子自旋液体的出现打破了经典的朗道对称性破缺相变理论的范式,推进了强量子关联体系的研究,对于量子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上,利用量子自旋液体材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