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以某著名古寺数值仿真计算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建筑是古代人类文化和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珍贵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在古建筑的保护中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其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为此利用先进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和社会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建筑地基基础的建造形式与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古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两种主要方法,即理论计算法和数值模拟法。分别对某著名古寺地基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对该古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利用计算地基基础稳定性的经典理论对该古寺的一层须弥座和二层须弥座进行了稳定性计算,指出了该古寺在整体上是稳定的。   (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以该古寺的地基基础稳定性工程作为分析实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通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该寺简化模型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指出该古寺在整体受力作用下是稳定的,整体不会失稳;   ②利用有限元对该古寺的一层、二层平台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看出上部荷载是导致古寺一层、二层平台角部破坏的主要原因,在进行角部加固修复时处理好上部荷载的传递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角部破坏的根本原因;   ③通过利用有限元对三层平台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指出三层平台在顶部载荷、自重的作用下,其整体位移以竖向位移为主,以水平向为辅。角部在重力作用下呈向下坍塌的趋势,破坏区域和现场较好吻合,为下一步的加固修复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3)通过对该古寺地基基础稳定性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破损情况分析了其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满足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原则和模式下,提出了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常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
其他文献
船体总纵极限强度是指船体抵抗整体崩溃的最大能力,极限弯矩为其衡准,它的分析计算是船舶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判断船体承载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分析了船体
海洋隔水管是连接海底井口与海洋平台的重要设备,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水领域发展,隔水管的受力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水深的增加,隔水管的力学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
由于海上工况复杂、桩身较长甚至上百米,海洋平台建设地质勘查工作难以取得较全面和准确的地质资料。因此有必要对海洋平台桩-土系统和可靠性进行研究。本文提供了利用有限元
混凝土是一种高度非均质的复合材料,以往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多偏重于把混凝士看成一种均质、连续的材料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但该方法不能得到混凝土中骨料的随机分
学位
内置竖向型钢低矮剪力墙是指在普通型钢低矮剪力墙的腹板区域连续设置竖向型钢的剪力墙。相对于在腹板区域设置斜撑及钢板,内置竖向型钢的连接构造和施工工艺比较简单,施工质
2007年6月6日,商务部、建设部等部门发出《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商改发[2007]205号文件),规定了全国127个城市从2007年9月1日至2009年7月1日分三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各类建筑和市政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车站等工程在城市中修建施工时,都将会面
学位
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使其在抗液化方面的显著效果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验证。虽然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地震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液化,但复合地基也经常会因为震后附加沉降
现代高层出现了许多新的结构形式,巨型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式。巨型框架结构具有明显的二级受力特性,巨型梁和巨型柱组成的主框架为主要的受力体系,次框架梁和次框架
能源供应紧张是2l世纪全世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课题。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并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