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用石榴石荧光粉的制备、结构分析与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1974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白光LED具有节能环保、抗震动能力强、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使得白光LED将成为继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强度放电灯后的第四代照明系统,也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绿色照明光源。荧光粉是白光LED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型荧光粉的研究使其实现高显色指数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对钇铝石榴石荧光粉进行掺杂改性从而获得发射波长红移的新型石榴石结构的荧光粉。本文采用的合成方法为高温固相法,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荧光光谱仪等表征手段来探讨所合成荧光粉的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从而获得适合蓝光芯片激发的优良的荧光粉。主要内容如下所述:1、在1350℃下合成一系列不同Ce3+掺杂浓度的Mg2Y2Si2Al2O12橙黄色的硅铝酸盐荧光粉,经XRD和TEM等测定,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仍然是石榴石结构,并且[Mg]-[Si]被有效地掺杂进入到Y3Al5O12基质中,并利用XPS和GSAS精修确定了其在石榴石结构中的格位。Mg2Y2Si2Al2O12:Ce3+荧光粉具有两个激发峰,是由Ce3+的电子从4f到5d轨道最低的两个能级的电子跃迁造成的,其中最强激发峰在460nm左右,表明该荧光粉能够被蓝光芯片有效地激发。在460nm波长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在500750nm,其中最大发射峰在600nm左右,发射出黄橙光。与商业化的YAG:Ce3+的光谱相比,该荧光粉的红移主要是由于十二面体的缩小和扭曲导致了Ce3+的晶体场分裂能的增加造成的。同时将该荧光粉与460nm的蓝光芯片封装,得到白光LED的显色达到84,并且在不同的电流下可以获得稳定的色温、显色性和色坐标,相对于YAG:Ce3+,性能都有所提高。2、合成了一系列MgY2-xSiAl4O12:xCe3+荧光粉,它具有两个吸收带,分别为300350nm和400450nm,其中最强激发峰在460nm左右。在460nm的波长激发下,发射出范围在500750nm的黄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在560nm左右。并且将其光谱与Y3MgSiAl3O12:Ce3+及商业化的YAG:Ce3+比较,来探讨[Mg]掺杂在十二面体和八面体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与YAG:Ce3+和Y3MgSiAl3O12:Ce3+的键长变化和晶体场分裂能的数据进行对比,MgY2-xSiAl4O12:xCe3+荧光粉的红移不是由强的晶体场分裂能造成的,而是由斯托克斯位移造成的。将该荧光粉与460nm的蓝光芯片封装,得到的白光LED的色坐标为(0.3302,0.3583),非常接近白光的色坐标。
其他文献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落地,层出不穷的问题显现出来。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着众多昂贵的传感器,仅仅是为了能够实现信息冗余,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然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单从传
LED以其电光效率高、体积小、坚固耐用、易维护、节能环保等显著优点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照明光源,其中,高性能白光LED的实现是重中之重。目前,红色荧光粉相比蓝、绿荧光粉而言
LAMOST的整个系统对光纤定位单元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部分单元很难一次性达到准确的定位精度,需要通过高精度测量系统快速检测出光纤当前位置距离目标位置的差距,经过闭环系
海胆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胆纲(Echinoidea),我国约有100多种,但大部分不能食用,能食用的10余种中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类:光棘球海胆(也称大连紫海胆)、紫海胆、马
垂直领域客服机器人在服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需要拒绝识别的场景,指的是机器人由于知识库局限不能正确回答的情况。相比“答非所问”,客服机器人拒绝识别再转由人工接手更能获
设施布局是对给定的设备确定合理有效的布局方式,具有实用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特征。设施布局优劣直接影响生产系统的物流成本和生产效率,对于现代制造企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
矿石在进行分选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将简单矿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在视觉范围内直观区分开,以达到提高选矿效率的目的,探索设计采用双能X射线透射物质识别技术应用于选矿方面,并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简称食管鳞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中国更是食管鳞癌多发国家。现阶段食管鳞癌己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
半绝缘GaAs非线性模式(Lock-on模式)可以由激光触发,也可以通过电子束注入触发。在GaAs光电导开关中,非线性模式能够带来极大的电流增益,大幅降低对触发激光单脉冲能量的需求
Ambisonics是一种分解与重构空间声场的方式,它通常被认为是由Blumlein拾音制式和M/S拾音制式发展而来的。这项技术由英国工程师Michael Anthony Gerzo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