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东昆仑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在青藏高原内部沿东昆仑古构造缝合线形成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岩石圈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块体与柴达木块体的分界活动断裂,全长约2000km。沿东昆仑断裂发生了很多7级以上强震,包括1937年托索湖7.5级,1963年阿拉克湖7级,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等。本文的研究区为此次大地震以东库赛湖-阿拉克湖段区域,东经93°到97.5°之间。这一地区走滑速率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昆仑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在青藏高原内部沿东昆仑古构造缝合线形成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岩石圈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块体与柴达木块体的分界活动断裂,全长约2000km。沿东昆仑断裂发生了很多7级以上强震,包括1937年托索湖7.5级,1963年阿拉克湖7级,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等。本文的研究区为此次大地震以东库赛湖-阿拉克湖段区域,东经93°到97.5°之间。这一地区走滑速率大,也是滑动速率自西向东减小较为明显的地区,因此,研究此地区东昆仑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5至2020年共5年的Sentinel-1A/B降轨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获得大范围的地表LOS向形变结果,并对InSAR形变场进行降采样。然后基于负位错模型,利用InSAR形变场和1991-2015年GPS速度场,分别采用TDEFNODE软件计算东昆仑断裂带中西段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并结合地震的时空分布,进而分析研究区内东昆仑断裂带的运动状态,为认识和了解东昆仑断裂带地区的形变机制,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现今地壳运动形变特征提供支撑。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InSAR LOS向形变场与GPS速度场均表明研究区内库赛湖-阿拉克湖段东昆仑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层走滑速率约为10-13mm/a。通过GPS速度场剖线进行分析,表明断层两侧块体运动速率差主要表现在平行东昆仑断裂方向,即东西向,南北向的速度差较小。2.基于负位错模型,利用InSAR数据和GPS数据反演东昆仑断裂带断层闭锁程度、滑动亏损速率分布表明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西大滩段的完全闭锁深度在10km左右,阿拉克湖段的完全闭锁深度在25km处;滑动亏损速率与地震矩积累率也表现出相同的分布特征,滑动亏损速率约为12-16mm/a;2015-2020年的InSAR数据计算的闭锁程度相比较1991-2015年GPS数据计算的闭锁程度有所增强,闭锁范围呈现自东向西延伸的趋势。从不同时间段计算的断层闭锁程度、滑动亏损速率分布情况来看,库赛湖-东西大滩的闭锁程度较低,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在阿拉克湖段闭锁程度较高,滑动亏损速率,地震矩积累率的分布情况也表明阿拉克湖段相比库赛湖-西大滩段的地震危险性较高。另外,2021年玛多Ms7.3级地震离东昆仑断裂带阿拉克湖段较近,可能会受到此次地震的影响,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3.通过地震时空分布图,发现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沿东昆仑断裂和江错断裂随时间自西向东分布,西部区域的地震主要为2001年昆仑山口地震及其余震,在2021年玛多Ms7.3级地震之前,地震自西向东沿东昆仑断裂和江错断裂分布直至东经96°,东部区域基本没有地震发生。对比断层闭锁程度,地震主要分布在非完全闭锁区域,可以推测库赛湖-西大滩段发生的地震释放了断层闭锁积累的应变能,导致断层闭锁程度较小。未来阿拉克湖西部的东昆仑断裂的闭锁深度可能会继续向西延伸,同时也存在发生地震,释放应变能,地震时空分布继续向东扩展的可能。
其他文献
自南宋至明清,以道济为叙事主题的文本不在少数。从文本的历时变迁中,可以看出道济的形象一直处于建构和嬗变当中。《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将道济界定为"颠僧";《济颠语录》中,道济则被视为"神僧";《绣像济公传》中,济公又摇身一变,成为"侠僧"。道济形象的建构和嬗变,是文本中佛教世俗化的一个较好的例证。文本中的佛教世俗化表现出了双重向度,即佛教向度与社会向度。不同的世俗化主体,由于其推动佛教世俗化的动因不尽
基于2010—2019年珠三角上市企业的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零膨胀因子的泊松回归模型考察区域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策力度和政策数量都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在区域创新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企业研发投入起到明显的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补贴都能强化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
运用我国上市中医药企业2010-2020年数据,量化分析了企业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选择专利的总申请量来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基于专利技术含量不同把专利分为了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型专利,并分别量化研究了企业这三种专利类型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依据高级管理层是否持有企业股份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在企业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企业高级管理层持股显著的
寒山、拾得事迹原本隐没无序。唐末以还,儒释道以及民间文化通过附益、累积、移植等手法不断地重塑他们的形象,表达自身的信仰与诉求。宋元时期,佛教逐渐从诸种文化中脱颖而出,不仅移植、衍生了诸多相关公案,而且明确将他们纳入到"散圣"谱系之中,艺术家据此想象、摹写他们的形象,使之成为了"散圣图"的代表。明清时期,释道二教彼消我长,道教逐渐加入到寒拾形象的重塑进程,并与不断蓬勃、高涨的民间文化一起,合力将寒拾
"天台三圣"是指丰干、寒山、拾得三位中唐天台山诗僧。自晚唐寒山子诗歌结集出版后,历宋、元、明、清各代而不衰;至明中叶才出现"和合二仙"形象。清雍正年间,雍正帝御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使之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主要象征。
杜甫有大量内容丰富以"遣兴"为题的作品,突出体现了杜甫突破初盛唐较多吟咏山水林泉之"兴",将之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一切引发他创作的诗兴。"遣兴"诗题强调了创作对诗人情绪的排遣作用,杜甫在穷愁的漂泊生活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创作活动对他的意义,他的诗学思考及以诗论诗的形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并成为他"诗兴"的一种。以论诗来遣兴促使杜甫准确认识历代诗人的诗风特点和价值,成为诗歌史上的不刊之论。同时,杜甫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的意义在于给学生传授文学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合作学习模式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反思并完善合作学习模式的方方面面,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现阶段,要想推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将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然后不断完善小学阅读教学体系,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性,让学生取长补短,实现整个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还应该在此基础上逐渐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新课标强调的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语文素养,在合作学习中开启多元思维,夯实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和有益尝试。
本文使用高精度的重力/GNSS联测数据,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处的雅鲁藏布江进行了研究,反演了河谷的地壳密度结构,计算了河谷均衡附加力,并通过水库蓄水导致的库仑应力变化的模拟结果,为拟建设水库的位置以及坝高给出参考意见。随后,本文使用Kriging插值模型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的模型数据与融合数据的差异值进行了预测,发现通过Kriging插值模型修正后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更加接近实测值。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