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来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128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0—2019年珠三角上市企业的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零膨胀因子的泊松回归模型考察区域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策力度和政策数量都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在区域创新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企业研发投入起到明显的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补贴都能强化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更为明显;区域创新政策的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区域创新政策仅带动了企业策略性创新,并没有促进企业进行实质性创新,且政策时滞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
其他文献
地震波的衰减可以用品质因子Q表示。本文使用高频区域波Lg波来获得川滇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Q层析成像。Lg波的振幅衰减对地壳的温度、部分熔融和孔隙流体等物理属性非常敏感,因此借助Lg波Q值可以为地壳的横向差异的构造解释提供新的约束。中国川滇地区及其邻近地区主要由松潘-甘孜褶皱带、四川盆地、滇中地块、印支地块和扬子克拉通组成,其中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的模式一直处在争论之中。通过研究Lg波振幅衰减可以获得
印度-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造就了当今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这种持续至今的造山运动使青藏高原成为地震活动最剧烈、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探索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对解决岩石圈变形、板块碰撞、高原隆升、孕震机制等地球物理问题有重要价值,一直备受地学科学家关注。位于碰撞前沿的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全球现今规模最大的活动造山带,其东西两端分别形成了东、西构造结。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
学位
实际地震灾害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地震灾害异常点或区往往是包括地形和覆盖土层条件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今大型建筑都不可避免建在山区起伏地形上以及沉积环境复杂的岛礁上,研究局部场地条件的地震场地效应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进行抗震设防。本文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包含地形与覆盖土层共同影响的复杂场地地震反应特点和规律开展了研究。首先,对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场地地震反应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实现了
学位
《神僧传》是明成祖朱棣等撰录的一部僧人传记,介绍了自东汉至元代中外二百零八位高僧的神通事迹。永乐十五年正月《神僧传》成。上尝闻释氏书,采往昔名僧功行之卓越者,辑为一编,名《神僧传》,至是亲制序。[1]朱棣在"靖难之役"时曾得道衍和尚辅佐,得帝位后故对佛教给予大力的扶持,并有《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
期刊
自南宋至明清,以道济为叙事主题的文本不在少数。从文本的历时变迁中,可以看出道济的形象一直处于建构和嬗变当中。《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将道济界定为"颠僧";《济颠语录》中,道济则被视为"神僧";《绣像济公传》中,济公又摇身一变,成为"侠僧"。道济形象的建构和嬗变,是文本中佛教世俗化的一个较好的例证。文本中的佛教世俗化表现出了双重向度,即佛教向度与社会向度。不同的世俗化主体,由于其推动佛教世俗化的动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