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小构造勘察方法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ma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生产阶段,小型地质构造,特别是那些在采掘生产之前尚未探明的煤层隐伏小断层和隐伏小褶曲,是导致煤矿瓦斯灾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煤矿生产阶段,对突出煤层隐伏小构造进行有效地勘察和预测,对煤层瓦斯治理工程优化设计和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突出煤层隐伏小构造勘察和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选取了与煤与瓦斯突出有关的小断层、小褶曲和煤层宏观裂隙等。基于穿层瓦斯抽采钻孔获取煤层隐伏小断层、小褶曲勘察和预测的基础数据,分析了与预测精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钻孔孔斜以及数据测量误差等,提出了降低测量误差和充分利用瓦斯地质信息提高钻孔数据精度的措施,完善了利用穿层瓦斯抽采钻孔计算煤层顶(底)板控制点坐标的方法,并应用MATLAB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开发了煤层隐伏小断层、小褶曲预测系统。本文还对煤层宏观裂隙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煤层宏观裂隙直接影响煤层的渗透性,并可能导致煤层具有瓦斯渗流优势方位。煤层宏观裂隙传统的手工测量方法效率较低,受井下环境影响较大。本文利用MATLAB工具,开发了煤壁图像宏观裂隙计算机自动识别和统计分析方法。具体过程是:首先针对煤壁裂隙进行数码拍照;然后将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利用提取的裂隙二维参数建立模型,再转换得到裂隙的三维参数;最后,通过统计分析,获取煤层宏观裂隙优势发育方位等特征和规律,进而为煤层瓦斯抽采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提出的煤层隐伏小断层和隐伏小褶曲勘察方法,以及煤层宏观裂隙统计预测方法,在古汉山矿二1煤层的开采实践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证明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缓解未来我国社会年龄结构中的老龄化问题,我国从2015年开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新生儿数量逐步增加。儿童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水平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先后发布了多项文件,表明了国家对儿童运动的重视程度。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户外儿童娱乐园等儿童娱乐场所受到很大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疫情下能够保持一定强度的室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身体健康程度,而且能够让其摆脱终日身处室内带来的苦闷和烦躁感,这
在我国的高职课改过程中,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虽然对"教、学、做"一体化的呼声很高,但真正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也是有一定困难的。经分析,学材相较于教材来说更适合运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教材不同的是,学材的开发与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其结构多呈现立体化与多层次化,工作过程更加系统化,在编写过程中更多体现了校
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关系到"双高计划"的顺利实施,《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新教材以重构建设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双赢、配套在线开放课程和活页式为特点,使教材变得新颖、生动,让教学变得丰富、便捷,满足了新高职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知柏地黄丸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知柏地黄丸的有效成分,利用GeenCards、OMIM及MalaCards数据库收集ICPP的疾病靶点,使用韦恩图筛选疾病与有效成分的共同交叉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知柏地黄丸-有效成分-交叉靶点-ICPP的网络药理学调控网络,并对知柏地黄丸核心成分进行网络拓
传统的统计推断是在指定模型下进行推断,可能会导致误判风险,故统计学者提出选择性推断。而数据分割作为一种经典的数据处理方式,它将数据分成独立的两部分,一部分数据用于模型选择,另一部分用于推断,轻松地解决了选择性推断的问题,但是它对于数据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本文在进行选择性推断时,利用数据雕琢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它是将样本数据分成独立的两部分,利用其中的一部分数据进行模型选择,另一部分数据和选定模型的数据
在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框架下,上海大都市郊区的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形成大都市区的新型城乡关系。主要通过郊野单元规划加以指导,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在"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定位下,上海提出要进一步保护城乡生态本底和彰显城乡风貌特色。
期刊
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明确个性化教学策略实施的价值以及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意义显著。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均有了显著的变化,所以必须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科学选用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指导实践工作,强化教学实效。
煤矿安全生产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灾害(突出、爆炸和窒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煤矿瓦斯,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的有毒有害气体(CO、H2S、CO2等)的总称,为了有效防治煤矿瓦斯灾害事故,探索对瓦斯气体监测的传感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针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材料工作温度较高、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通过构筑p-n异质
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大部分矿井都属于高瓦斯或突出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自动喷粉系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主动式抑爆装置,是有效抑制瓦斯爆炸的手段之一。其中,瓦斯抑爆粉体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抑爆性能是决定系统能否迅速有效抑制爆炸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粉体瓦斯抑爆性能对于提升自动喷粉抑爆系统抑制瓦斯爆炸的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
B2型NiSc和NiAl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结构材料领域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但是它们却具有共同的缺点—室温塑性差,这会极大地阻碍其广泛应用。本文首先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Al掺杂浓度对NiSc金属间化合物(Al浓度为0 at.%、3.125 at.%、4.167 at.%、6.25 at.%和12.5 at.%)以及Sc掺杂浓度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Sc浓度为0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