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及改善对策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也因此面临着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收支作为反映一国对外经济交易和经济开放发展战略及政策的最完整记录,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加深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规模连年巨额增加,带来我国国际储备大幅度增长,提高政府的国际清偿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等一系列好处。但也因此致使我国遭受贸易摩擦增多、进口资源依存度提、贸易条件恶化等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双顺差”的收支结构是否可维持,在哪个阶段可维持,在哪个阶段不可维持,不可维持时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一直缠绕着中国政界和学术界。以往的国际收支研究从总体情况出发,忽略了国际收支结构性问题。本文拟从国际收支理论忽略的结构入手,分五章来分析我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及改善对策。第一章是绪论。第一节分析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指出我国“双顺差”短期内(5至10年)可维持,只是“双顺差”的内部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有所变动: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将缓慢下降,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将下降甚至转为小额顺差,投资收益逆差规模还将小幅上升,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顺差,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逆差规模下降;长期内我国“双顺差”不可维持。第二节详细叙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三节从六个方面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述,第一节、第二节分别界定国际收支结构及国际收支机构可维持性概念,并提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分为国际收支机构短期可维持性和国际收支机构长期可维持性。第三节在界定“双顺差”概念的基础上述评了相关理论。第三章对我国“双顺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一节,从结构入手,分析了各一级账户及次级账户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运用图表分析法分别从我国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的总体情况、经常账户结构情况、资本与金融账户结构情况三方面详细概括我国“双顺差”的状况。第四章是分析我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第一节给出了“双顺差”可维持模型。第二节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从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双顺差”短期可维持。第三节结合该模型以及维持“双顺差”基础薄弱、维持“双顺差”代价巨大分析了我国“双顺差”长期不可维持。第五章,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外贸外资政策、产业政策三方面提出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结构长期可维持性对策,并着重强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其他文献
基于"微笑曲线"分析了广元市推广核桃园区化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快速增加的优势,以良种选育、病虫防治等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促市场营销,展示了广元市核桃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但
2016年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案中,商务部和滴滴的表态真实反映出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现实中的运行状态。尽管我国也存在着经营者集中申报前的沟通程序,但在该事件中交易方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资源开发和选用必须遵循典型性和浅易性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结合、价值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这
证券投资基金是当今世界普遍流行且极具生命力与发展前途的投资工具。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证券投资基金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对我国金融体系
以马来酸--T酯接枝聚丙烯(PP-g-DBM)作界面改性剂,制备了聚丙烯(PP)/PP-g-DBM/CaCO,复合材料。PP-g-DBM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弹性模量。当w(CaC03)为30%时效果最佳,悬臂梁缺口冲
摘 要: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点:新课的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有效教学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
摘要:现代素质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思考分析;探索实践  小学阶段我们需要针对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认识的一个基础,而智慧又需要我们从动作开始,因此在课堂
以福建安溪龙门风电场项目为例,简述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减缓措施。并从清洁生产角度提出优化施工工艺,将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