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点:新课的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有效教学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课,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和老师一起探究知识,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所以,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
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用的问题应当紧扣新课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动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疑:如何测量大树、旗杆、铁塔的高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疑: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问题。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在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中,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二、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设计的问题应当表术清楚,通俗易懂用体现学科特点的语言,没有歧义,没有逻辑错误,围绕主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与问题之间自然过渡,思维不跳跃。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适度,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地用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敢回答回题,望而却步。因此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
三、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在任何课堂上都要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教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很辛苦,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竞赛,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课堂活动,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参与性的方式都可以成为教师借鉴的方式。例如: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竞赛,出几道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作答,看哪个学生答得快且准确率高,给第一名的学生颁发奖励,奖励可以是数学书籍、数学光盘等与数学学习相关的东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快速准确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看学生想出来的课堂活动有什么。通过这些不局限于课堂讲课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体,成为了课堂的参与者,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采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PPT、图片、视频、音乐,这些东西直观、形象、新颖,课堂的趣味性增加,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PPT的使用,不仅把课堂内容有条理地展示出来,还通过里面的插图、小视频把课堂教学其他资源形象地展现出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跟看电影一样,轻松地把知识学到手。例如:学习“旋转”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几个旋转的物体让学生感受旋转,例如钟表、电扇、自行车、旋转木马等,让学生体验一下旋转是怎样一种感觉。教师也可以放几张图片,由这个图片变为另一种图片,让学生思考是经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教师还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旋转的全过程,通过观看过程,让学生对旋转的概念进一步理解。由此可见,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 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也唯有如此,才能實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冀伟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大堡学区。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有效教学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课,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和老师一起探究知识,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所以,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
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用的问题应当紧扣新课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动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疑:如何测量大树、旗杆、铁塔的高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疑: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问题。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在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中,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二、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设计的问题应当表术清楚,通俗易懂用体现学科特点的语言,没有歧义,没有逻辑错误,围绕主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与问题之间自然过渡,思维不跳跃。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适度,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地用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敢回答回题,望而却步。因此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
三、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在任何课堂上都要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教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很辛苦,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竞赛,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课堂活动,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参与性的方式都可以成为教师借鉴的方式。例如: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竞赛,出几道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作答,看哪个学生答得快且准确率高,给第一名的学生颁发奖励,奖励可以是数学书籍、数学光盘等与数学学习相关的东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快速准确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看学生想出来的课堂活动有什么。通过这些不局限于课堂讲课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体,成为了课堂的参与者,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采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PPT、图片、视频、音乐,这些东西直观、形象、新颖,课堂的趣味性增加,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是PPT的使用,不仅把课堂内容有条理地展示出来,还通过里面的插图、小视频把课堂教学其他资源形象地展现出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跟看电影一样,轻松地把知识学到手。例如:学习“旋转”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几个旋转的物体让学生感受旋转,例如钟表、电扇、自行车、旋转木马等,让学生体验一下旋转是怎样一种感觉。教师也可以放几张图片,由这个图片变为另一种图片,让学生思考是经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教师还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旋转的全过程,通过观看过程,让学生对旋转的概念进一步理解。由此可见,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引入设计要新颖有趣,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 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也唯有如此,才能實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冀伟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大堡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