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湿地的闽南居住区水资源平衡运行模式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以功能湿地为核心的居住区淡水资源生态循环各环节,并对参与循环的各水量分析量化。  以此为基础,引入生态学、水科学等学科理论尤其是生态环境需水方面的研究成果,确立居住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模型和评价体系,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厘清各水量及其相关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完成居住区水资源平衡运行模式建构理论。  最后结合实际,通过调研、计算和分析总结出适于闽南地区的居住区水资源平衡运行模式,涵盖相关设计参数及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湿地设计面积和水深、下游出流控制水量等重要设计指标,并且总结为基于用地平衡和水资源最大利用的两种基本的居住区水资源运行模式,指导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
其他文献
20世纪后半叶,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世界各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景观危机,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景观同化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地域特点与历史文化价值的丧失
以生态学的观点来思考设计是一个增强连接自然和文化的方法。正如建筑学在传统上关注自身的结构、形式和美学的问题或是如工程学关注其安全性及效率,我们需要自觉地促进和探索
学位
随着人们环境生态意识、休闲需求的日益增强,以及城市滨水区开发实践的逐步深化,作为陆地与水域交际线的城市河岸区也亟须得到价值反思。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河岸所担负防洪功能
在我国的湿热地区,常常使用各种设备对住宅进行降温和主动通风,既消耗大量的能源,也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消耗大量资源建造住宅也与我国现有国情不符,尤其在我国湿热地区广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重要吸引人的外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的城市环境、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给城市发展和建设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各地“城中村”的特征、改造实践及其相关情况进行归纳与
城市越来越成为耗能的主体,交通能耗又是增长最快的部分,甚至正在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业内已取得共识的解决方案,根据我国的国情,许多城市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还
城镇密集区将是我国 21 世纪城镇化的重要地域表现形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密集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了聚集效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山地民居的数量众多,分布地域也极其广阔,其类型多样,形态万千,特色各异、内涵之博大精深,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它不仅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