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以博客、SNS、微博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大众市场被分裂为无数个人偏好明显的利基市场;同时,大量新媒体、移动媒体的涌现瓜分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消减,导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效果直线下降。相反,基于Web2.0平台上开发的社会性媒体迅速崛起,它们以人为本的信息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凸现用户的社会属性,通过高效率的信息传播和高频率的互动交流,形成以规模各异的用户聚合,并且以病毒式的裂变传播方式成为新一代的强势媒体。   近年来,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媒介领域,从2007年博客的一夜成名,到2009年SNS 网站的异军突起,再到2010年微博的爆发,博客、SNS和微博竞相绽放,不仅对传统的大众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迅速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媒介新宠。相比于传统媒体和 Web1.0时代,社会性媒体中市场营销行为由“单向传播”变成了平等活跃度高的“双向对话”,互动成为其最重要的特征。但仔细考察其各自的媒介形态,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媒介作为也出现了不同的特征,按照博客、SNS、微博的发展轨迹:广告在社会性媒体中越来越软化、隐蔽化和情景化,从产品服务推介的功能转化为与UGC之间的联通体验。其次,信息通道上的多渠道、多方式的优化整合,让信息的推送更加主动、精准,抓住用户的需求并且在第一时间满足。第三,实名制机制,让微博较博客、SNS网站等在真实性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加V机制更确保了微博主的真实信息源,防止营销垃圾内容,虚假内容,欺骗内容污染营销环境。最后,网民地位在三类媒体中的相对平等到绝对平等,微博140字的限制控制了包括企业和全体网民的话语空间,话语权放大的网民在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意见领袖越来越不容忽视,他们利用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决定了营销效果的优劣。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24日,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览会、世界排名首位的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行业盛会——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6)在北京中国
每一次重大灾难对于人类而言固然是一种不幸,但却常常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绝好机会。与“非典”一样,对于流言研究而言,2011年日本“核辐射”危机是一个观察流言、反思流
本文对电视情感节目中过度曝光个体隐私,利用消解“私人领域”来获取商业利益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收视火爆的情感节目《非诚勿扰》等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探讨
本文运用民族志、现象学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丙中洛乡的基督宗教传播对当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这种影响贯穿于教会与信徒的传播活动之中。教会通过“主日礼
本文集学理分析和量化实验于一体,以20家中国绿茶品牌标志为研究对象,借助符号学、传播学、营销学的理论工具,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在
南郑县的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实验,为扩大党内民主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以前,镇党委书记的产生通常是县市组织部门确定了候选人后,由镇里的全体党委委员进行等额选举。通过公推
对于中国境内传播的影视剧来说,近30年,“国产不亮,美国亮”。美国影视剧成为影视剧市场擂主的同时,我们屡屡感受到本土文化面对美国文化来袭时的虚弱和尴尬。媒介技术的发展加速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方兴未艾,一群有想法的年轻导演快速成长起来。在短暂的繁荣之后,新电影运动草草收场,之后再也形成不了有影响力的电影作者群落。而到九十年代
以霸屏之势出现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为受众构建了一场场蔚然大观而又精彩纷呈的景观秀,深受受众的喜爱,不断刷新的高收视、居高不低的关注度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法国思想家居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