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标志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以20家中国绿茶品牌标志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集学理分析和量化实验于一体,以20家中国绿茶品牌标志为研究对象,借助符号学、传播学、营销学的理论工具,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探讨品牌标志符号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问题。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   第一,品牌标志是由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所组成的设计组合,是体现其品牌意义的视觉符号,是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也是品牌形象传播系统的枢纽。   第二,品牌标志不仅能传递产品信息,而且还能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让消费者产生对品牌的联想及好感,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第三,消费者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现在或将来产生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心理倾向与可能性,且与消费者的品牌偏好高度相关。   第四,品牌标志整体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呈现正相关。   第五,品牌标志构成要素的图形、文字、色彩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呈现正相关。   第六,品牌标志整体与品牌标志构成要素的图形与消费者品牌偏好呈现正相关。   第七,品牌标志构成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力大小按顺序排序为:品牌标志图形影响>品牌标志文字影响>品牌标志色彩影响。
其他文献
当看到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的《女郎夏洛特》一画时,观众轻易就会被画面中那种摄人心魄的美所俘获。远处的树丛和河流上漂泊的苇草渲染了一种忧郁凄清的气氛。画面中央的小舟上坐着一位少女,美丽却又哀伤,她仰首望着远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眼神中却又流露着绝望。船上的蜡烛,基督受难的雕像,垂到水中的毛毯,毛毯上色彩斑斓的图案,众多精致的细节像一个个谜语一样,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凄美至极的故事。  这幅画的渊源可追溯
期刊
新闻媒体往往被看作是客观现实通向主观现实的桥梁。将关于反腐这一客观现实筛选和加工为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主观现实,就是新闻媒体对反腐这一议题所进行的框架建构,而媒体框架涉
每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因为两个会议的时间基本重合或紧密连接,因此人们常将其统称为“两会”。“两会”将决定今后一段时期的政府工作计划,不仅是政治生活中的
每一次重大灾难对于人类而言固然是一种不幸,但却常常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绝好机会。与“非典”一样,对于流言研究而言,2011年日本“核辐射”危机是一个观察流言、反思流
本文对电视情感节目中过度曝光个体隐私,利用消解“私人领域”来获取商业利益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收视火爆的情感节目《非诚勿扰》等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探讨
本文运用民族志、现象学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丙中洛乡的基督宗教传播对当地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这种影响贯穿于教会与信徒的传播活动之中。教会通过“主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