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密度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是教育用地需求的增加。在城市里,城市型高校校园人口规模扩张与用地规模的矛盾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问题。大学校园的高密度发展,已经不是趋势,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高密度大学校园意味着用较少的土地实现相同的建设规模,从而达到节约土地,保护公共开放空间的目的。即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与污染,避免校园无休止的扩张,改善松散单一、缺乏场所感的校园结构。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是促进校园交往、体现校园活力、传承校园文脉的重要场所,是校园规划的第一要素,因此高密度大学校园要实施并且实现公共空间优先。本文从城市高密度出发,以北京市为例,结合城市设计、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理论对高密度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了策略和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章绪论提出问题,充分论证了城市型高密度大学校园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三章分析问题,梳理了国内外高密度公共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市不同类型大学校园公共调研为基础,揭示了高密度大学校园存在的公共空间结构模糊、户外空间不足导致交往意愿降低等主要问题。  第四、五章解决问题,从不同设计层面提出了高密度大学校园的规划策略和设计策略。  高密度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研究是一种积极而富有远见的规划方针。研究对于缓解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尤其是城市型高校校园规模扩张与用地规模之间的矛盾具有现实意义,对于高密度大学校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舒适的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乡村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其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一方面它为身心压力大的上班族提供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另一方面旅游带动乡村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新
相较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课程安排、班级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目前在北京地区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研究论述中,大多探讨空间的灵活
本文旨在用一个全新的视觉在滨水区创造城市环境和照明系统可持续性策略的设计。从大量的近代历史可以发现、滨水区是许多商务、旅游、进出口、社会生活和不同的文化活动的中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于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因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而名扬四海。 
小学阶段是人的身体和心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六年,安全的小学校园环境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前提。近年来对小学校园环境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室外环境安全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场所遇到冲击,建筑师逐渐开始重视场所缺失的问题,但通常会选择“向后看”的做法,即,同归历史的做法。本文试图从建筑景观一体化方面找出一条“向前看”的
随着城市及社会的发展,城市公园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公园中的亭宇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这里的“现代城市公园”是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的,位于城
中国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市场、商业街及大型商品综合体在大中城市及中小城镇中,如雨后春笋地建筑起来,因此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商业建筑,取其精华,为今日所用,是一件必须且有
本篇论文旨在对17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法国建筑形式变迁进行相对连贯的观测和研究,借此建立该阶段的另一种历史模型,并再次挖掘法国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宝贵财富。  为了让这种连
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建筑的初生期,该时期建筑和聚落的演变对了解中国建筑的起源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大量史前聚落与建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建筑起源的线索。本文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