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室外环境安全性设计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人的身体和心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六年,安全的小学校园环境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前提。近年来对小学校园环境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室外环境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研究认识远不够全面和深刻,并且从风景园林设计角度出发的对小学校园室外环境安全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本文从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入手,从风景园林设计角度出发,针对小学校园室外环境安全性设计的内容,将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资料学习研究了小学校园室外环境安全性设计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小学生生理、心理、行为、尺度,校园周边环境,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安全性设计的依据;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小学尤其是海淀区小学的大量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总结了现存的安全性问题及成因,重点论述了小学校园室外环境的日常安全与防灾避难安全问题;第三部分结合前两部分,详细的提出了我国小学校园室外环境安全性设计的导则与细则,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安全性设计的具体内容和策略,分别从选址及周边环境、规模及用地形状、总体布局、交通、场地、设施、材料、植物、标示导引、行为、心理、改扩建等方面详细论述,结合日常安全与防灾避难安全两个方面,并加以实例进行说明。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大城市环境容量有限,无法容纳大规模的城市化人口,因此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将成为未来承载农村城市化人口的主要载体。因此,小城发展的健康与
芝加哥学派在建筑史上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但国内的相关资料比较缺乏。论文试图用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概述1871-1925年,芝加哥建筑师在当地进行的建筑实践、理论、相
本文旨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城市设计和规划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今天的城市过度拥挤和高密度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研究关于人口过剩和过度拥挤的问题,已经发现其原因和建议
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城乡规划发展是在文革停滞后重新建构的过程。由于经济体制和与之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城乡规划与建国初期30年同属中国现代城乡规划的范畴,又与之
在建筑复合化和审美多元化双重趋势的推动下,对于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建筑构架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的空间网络体系,长久以来,它参与空间形态构成的作用被忽视。本文
地下建筑凭借独特的优势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当其遭遇建筑保护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尚未展开系统的探讨。本文试图探讨特定建筑遗产保护构架下的地下建筑设计策略。  
乡村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其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一方面它为身心压力大的上班族提供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另一方面旅游带动乡村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新
相较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课程安排、班级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目前在北京地区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研究论述中,大多探讨空间的灵活
本文旨在用一个全新的视觉在滨水区创造城市环境和照明系统可持续性策略的设计。从大量的近代历史可以发现、滨水区是许多商务、旅游、进出口、社会生活和不同的文化活动的中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于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因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而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