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营造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场所遇到冲击,建筑师逐渐开始重视场所缺失的问题,但通常会选择“向后看”的做法,即,同归历史的做法。本文试图从建筑景观一体化方面找出一条“向前看”的场所营造之路,以总结并探索具有创意的营造途径。  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注重对前人场所营造方法的研究。本部分首先叙述了场所的内涵和场所形成过程,进而根据场所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将场所营造方法分为三类,最后总结出前人场所营造方法的不足。  第二部分总结了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特点。本部分首先论述了多元思考方式的必要,并引出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理念。进而总结出了在场所营造背景之下,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总结了建筑景观一体化的四个模式,并详细阐述了每个模式中建筑景观怎样一体化来营造场所。本部分从建筑和景观结合的关系模式入手,将建筑景观一体化划分为上下并置、水平并置、竖直交叉、水平交叉四种模式。并以场所营造为背景,逐一说明其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策略与要点。  最后,希望本篇文章可以给后续研究者以新的启示,并帮助建筑师跳出对单纯形式的探讨,从而思考建筑景观一体化场所营造的原理,并进行更有社会意义的形式创新。
其他文献
在建筑复合化和审美多元化双重趋势的推动下,对于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建筑构架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的空间网络体系,长久以来,它参与空间形态构成的作用被忽视。本文
地下建筑凭借独特的优势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当其遭遇建筑保护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尚未展开系统的探讨。本文试图探讨特定建筑遗产保护构架下的地下建筑设计策略。  
乡村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其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一方面它为身心压力大的上班族提供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另一方面旅游带动乡村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