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形象的现状和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且已进入“形象制胜”的阶段。“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一座城市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大力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优化。于是,对城市形象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学界较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围绕“城市形象”问题,国内外学者、志士们都在进行着相关理论的丰富发展工作和实践探索过程,其中涉及了建筑规划学、艺术美学、形象学、城市营销学、城市社会学、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并且还在不断地扩充和翔实之中。这为本研究选择“城市形象”这一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定位于成都城市形象现状和提升策略研究。主要从社会学、形象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探讨;力求对现有的城市形象研究有所创新,丰富和完善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后来人更深化细致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成都城市形象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和总结,分析公众对于当前成都城市形象的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找到成都城市形象提升上的不足之处,再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提出现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形象提升策略,促使成都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本研究一共分为六个章节,主体结构为: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述了选择成都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背景。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形象的相关理论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评述以往研究的待发展之处,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第三章为研究设计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四章整理归纳了历史上的成都城市形象与当前的成都城市形象的概况,并分别分析了公众对目前成都城市形象所持的积极和消极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出下一章节的内容即如何提升成都城市形象的方法、策略。第五章具体讨论了提升成都城市形象的方法在于导入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其中包括城市形象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城市感觉识别、城市景观识别四个子系统。在具体论述城市行为识别系统的导入时,以成都城市宣传片、东郊记忆工业遗址改造为案例,强调了在导入城市行为识别系统时要重视城市宣传片的制作、重视工业遗址的更新、再利用;在具体论述城市感觉识别系统的导入时以成都当前的“太阳神鸟”城市标识为案例,强调了在导入城市感觉识别系统时要注重城市标识的形象提升;在具体论述城市景观识别系统的导入时以成都城市广场和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为案例,强调了在导入城市景观识别系统时要注重城市广场的形象提升和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形象提升;并分别、具体地讨论了各个案例相应的形象提升策略。第六章是对全文进行小结,分析本研究的不足,展望后续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丝绸之路"的建设,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优化西安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打造和宣传西安市的品牌形象,提高西安市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因此
新课程无论从教育观念到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有新的变化,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成功的音乐理论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目
运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给出了线性流形上矩阵方程组AX=B,XC=D的最小二乘行反对称解。对于任意给定矩阵X珟,得到了上述最小二乘解集合中的惟一最佳逼近解。
简介抗菌不锈钢的产品种类、发展状况,着重介绍含铜和含银抗菌不锈钢这两种材料的成分及抗菌性能。重点阐述抗菌不锈钢的产品特性、研发及应用情况,以及宝钢开发的B430KJ抗菌不
英国迷你剧凭借其极具创意的主题内涵、制作精良的多样化题材剧集群,将商业化与文艺化完美融合。近年来,中国网络迷你剧发展势头迅猛,网络迷你剧在传播手段传播效果、传受互
本文在阐述经典消费需求理论、分析税收与消费需求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扩大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建议。
目的观察高校教职工人群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加强对其感染的防控工作。方法空腹采集教职工体检人群静脉血,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观察其感染情况。结果人群HP总阳
Flash的脚本是许多想深入学习动画计者的“拦路虎”,但是我们只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就会攻克这个难关。我们通过设计一个设置影片属性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目的探讨快速床边测定血浆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在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及评估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
在古代,中国画的教学主要是以“师傅带徒弟”、“心口相传”的教学方式,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教学目的,直到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引进西方学院教育的模式后,中国画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