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大量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而中国的英语教学也正在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努力。近年来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Competence)这一概念在语言教学界日渐流行,学者们对中国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做了很多研究。然而这些研究的对象往往是中学生或大学生,很少涉及到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是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补充,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综述各家学者对跨文化交际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构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模型。同时本文以Fantini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的四个要素为理论基础,对the Fede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in International Living(FEIL)的问卷调查进行了修改,设计了一份适合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此问卷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2.在知识、态度、技能、意识四个方面,学生在哪方面表现好,哪方面表现差?3.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如何?   然后对来自三所高职院校的108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16.0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总体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只在一般能力附近。2.在跨文化交际模型的四个方面,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方面是最欠缺的。3.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尤其是与阅读和听力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针对上述的调查结果,作者在扩大学生跨文化知识和提高跨文化技能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这也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国的外语教学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
本文以语篇分析的互文性理论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五篇美国《纽约时报》和五篇英国《卫报》中,对“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相关报道为实例,对英语新闻语篇中转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汉语公示语的英译研究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禁止”类公示语,是指含有否定、禁止公众某种行为方式意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归国中国留学生难免会受到“反文化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更好地适应母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长期以来,就
本研究在性别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理论的支撑下,以反映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电视剧和小说为语料来源,探索中国大学生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性别的对比研究主要包括
互动性与评价性是学术语篇的两个重要特征。学术书评作为重要的学术语篇之一,突出地体现这两种特征。评价是书评的主要目的,而有效的互动是实现评价的重要手段。然而对学术书评